[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双层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1737.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朱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咨数据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李显锋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双层 支座 节段高墩 桥梁 减隔震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双层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涉及桥梁隔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双层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仅仅依靠橡胶隔震座来实现减震隔震,结构强度较低,不利于增加桥梁抗震能力的上限,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一种采用双层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滑动设置有顶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固定设置有隔震机构;所述安装槽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设置有导轨;所述底座顶部的梯形滑槽内滑动设置有顶块;通过设置有底座、顶座、隔震机构和导轨,能够对顶座的晃动幅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通过设置有顶块,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调整桥梁的晃动幅度,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隔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双层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公路和铁路的快速兴建以及城市高架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墩桥梁在这些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且墩高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山区公路建设,由于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很多桥梁不得不跨越河谷和深沟,这些桥梁有许多采用跨径20~50m不等的简支梁桥或者2~7跨一联的连续梁桥,或者是大跨度连续刚构,其桥墩高度通常高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以后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加快,高桥墩的应用还会越来越多。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一直是国内外工程界关注的难题,通常采用延性抗震方法作为首选方案,而震后易修复的减隔震方案对高墩桥梁较难应用。
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10380637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双层设置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叠置的承台、下部墩身、上部墩身和梁体,还包括第一拉索支座和第二拉索支座,所述第一拉索支座设置在所述上部墩身的顶面上,所述梁体通过所述第一拉索支座叠置在所述上部墩身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拉索支座设置在所述下部墩身和所述上部墩身的对接面上,所述上部墩身通过所述第二拉索支座叠置在所述下部墩身上。本发明达到了增强桥梁体系的减震与限位能力,同时提高高墩桥梁采用减隔震技术的适应性与多样性的发明目的,实现了大大地减轻甚至避免震害的产生,适用于铁路桥、公路桥、城市高架桥,尤其是对于节段施工的高墩,特别在高烈度地区,具备出色的抗震能力。
再例如专利号为CN101793004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的减隔震结构,在所述梁体与桥墩之间设置有单向活动减震单元和固定减震单元,该单向活动减震单元和固定减震单元分别布置在不同的桥墩上,所述单向活动减震单元由在所述桥墩两侧设置的竖向支座及两竖向支座之间的单向活动卡榫组成,所述固定减震单元由在所述桥墩两侧设置的竖向支座及两竖向支座之间的固定卡榫或由固定卡榫与单向活动卡榫的组合组成。本发明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抗震效果好且抗震组件安装拆卸方便。
但是,现有的双层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在使用时,仅仅依靠橡胶隔震座来实现减震隔震,并通过拉索对支座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结构强度较低,减震效果有限,不利于增加桥梁抗震能力的上限,而且仅仅通过拉索对支座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容易导致桥梁晃动幅度过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用双层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
发明内容
(一)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双层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双层拉索支座的节段高墩桥梁减隔震结构在使用时,仅仅依靠橡胶隔震座来实现减震隔震,并通过拉索对支座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结构强度较低,减震效果有限,不利于增加桥梁抗震能力的上限,而且仅仅通过拉索对支座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容易导致桥梁晃动幅度过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咨数据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咨数据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1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