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8994.3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8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黄珍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志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2 | 分类号: | B62D35/02;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蓝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2 | 代理人: | 李小花;梁悄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气 动力 原理 新能源 汽车 底部 电池 防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横向开设有进气格栅,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结构,所述防护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流板。本发明通过分流座、分流斜孔、分流通孔、分流叶、分流微孔、间隔孔和分流块的配合,可对防护板左侧区域的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处理,有效对迎面而来的气流进行分散开来,避免气流在防护板左侧区域出现紊乱,通过分流孔、凹槽、扰流块、辅助弹簧和扰流孔的配合,可对防护板的侧面气流进行弹性扰流,可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弹性疏导,进一步降低气流的阻碍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电池分两大类,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适用于纯电动汽车,包括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三元锂电池,燃料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包括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随着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占有率逐步上升,而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在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用到防护板对电池进行防护,然而现有的防护板在对电池防护过程中,大多为单一的板材防护,无法基于动力学原理对气流进行导流处理,增强风力对新能源汽车的阻碍效果,提高防护板的风阻系数,使电池为此付出较多无用功电量输出,浪费电池的电力资源。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防护板在对电池防护过程中,大多为单一的板材防护,无法基于动力学原理对气流进行导流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横向开设有进气格栅,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结构,所述防护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板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结构。
优选的,所述分流结构包括分流座、分流斜孔、分流通孔、分流叶、分流微孔、间隔孔和分流块,所述防护板左侧顶部的中心处一体成型有分流座,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斜孔,所述防护板内腔左侧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通孔,所述进气格栅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分流叶,所述分流叶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分流微孔,所述分流叶相向的一侧开设有间隔孔,所述间隔孔内腔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分流块。
优选的,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分流孔、凹槽、扰流块、辅助弹簧和扰流孔,所述防护板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分流斜孔连通配合的分流孔,所述防护板内腔正面和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左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扰流块,所述扰流块和凹槽相向的一侧栓接有辅助弹簧,所述扰流块内腔的中心处开设有扰流孔。
优选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安装座、导流弯板、导流斜板、导流叶和导流凸板,所述导流槽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栓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远离导流槽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导流弯板,所述导流弯板远离导流槽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叶,所述导流板底部的中心处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凸板。
优选的,所述分流斜孔的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所述分流微孔沿分流叶的中心处呈阵列状结构分布,所述分流通孔的内腔嵌设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扰流块远离凹槽的一侧开设有弧形倒角,所述扰流孔的横截面积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减状态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志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志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8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同等级训练系统仿真数据包需求清单构建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