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砖加工方法及加工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96052.1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丁丁;陈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正诺合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伟文;黄大宇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砖 加工 方法 模具 | ||
1.一种茶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第一步,晾制:采摘新鲜的芽叶,阴晾8~12小时,初步晾干露水,并使得芽叶发蔫柔软,含水量与新鲜芽叶的含水量对比比例为60%~75%;
第二步,揉制:将晾软后的茶叶在300℃~400℃的环境下揉搓,使茶叶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含水量与新鲜芽叶的含水量对比比例为38%~48%,揉搓时大力揉搓,使得茶叶内部胶质渗出,增加茶叶粘性;
第三步,烘干:将揉制后的茶叶平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115℃以下,烘干时间为阶段性烘干,共烘干3次,每次加热15~20分钟,关闭烘干静置30分钟,同样步骤往复3次,经过烘干后的含水量与新鲜芽叶的含水量对比比例为8%~12%;
第四步,陈放:将烘干后的茶叶盛放在通风材质的袋子盛放在通风环境下存放20~30天,室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陈放晾干后的成品茶叶含水量为2%~5%;
第五步,蒸制:用水蒸气蒸软,蒸汽压大于0.5个大气压,蒸软时间30~60s,使得茶叶胶质含水,恢复一定粘性,并且茶叶含水量达12~35%;
第六步,压制:将蒸软后的茶叶,利用接近密封并且保温的管道倾倒入复合制成的茶砖模具中,随后利用压制机构将蒸软后的茶叶压制成茶砖,压制时间30s,在压制过程中,保持模具内的茶叶厚度始终在4~6cm范围内,压力在10~16吨,直至压制成型;
第七步,脱模:最后将成型茶砖取出,放置在干燥房间降温风干,最后使用纸质包装包裹,利用麻绳捆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茶叶晾制过程中,根据晾制器皿的厚度不同,至少需要翻动2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烘干静置的过程中,需要打开通风口,使得蒸发的水蒸气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四步,陈放风干的过程中,通风口内部和通行门位置,需要安装紫外线杀菌设备,避免外菌进入,避免茶叶发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六步,压制成型的过程中,模具采用外部以及压制部分由不锈钢组成,在不锈钢模具内部和压制部分的下表面均装配有木材制成的内胆,并且每次使用结束后需要烘干消毒保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的形状可以在模具木制内胆内表面和压制部分下表面的木材表面雕刻,并且单套花纹和形状的模具能够通过螺栓结构进行更换。
7.一种茶砖加工模具,包括底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具(1)的内表面套接有压制板(3),所述压制板(3)的顶端装配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包括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的下表面开设有套槽(24),所述固定块(21)的侧表面开设有套孔(25),所述压制板(3)包括木制板(31),所述木制板(31)的侧表面开设有卡槽(32),所述卡槽(32)的内表面套接有支撑座(33),所述支撑座(33)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套接杆(34),所述套接杆(34)的顶端套接在套槽(24)的内表面,所述套孔(25)的内表面套接有螺栓(35),所述螺栓(35)螺接在套接杆(34)顶端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茶砖加工方法及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具(1)包括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顶端焊接有外罩(12),所述外罩(12)与固定板(11)的侧表面之间焊接有加固板(13),所述外壳(12)的内表面套接有木制内胆(14),所述固定板(11)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砖加工方法及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1)的上表面装配有连接架(22),所述卡槽(32)的侧表面套接有密封堵(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正诺合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正诺合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60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