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面漂浮物自动识别打捞清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4657.7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2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文意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A01K67/02;A23K10/26;A23K1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袁瑞红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环境 治理 水面 漂浮 自动识别 打捞 清理 装置 | ||
1.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面漂浮物自动识别打捞清理装置,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外侧设置有分排机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旱雨分控机构,所述旱雨分控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分拣组件、投喂组件和定点清洗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面漂浮物自动识别打捞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排机构包括扩张球(101),所述扩张球(101)贯穿壳体(10),所述扩张球(101)的下半部分位于水下,所述扩张球(101)的上半部分位于水上,所述扩张球(101)位于水下的半部分上设置有轻质板,所述轻质板上设置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贯穿轻质板,所述抽吸管的一端贯穿壳体(10)的底端位于壳体(10)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面漂浮物自动识别打捞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排泄管(102),所述第一排泄管(102)位于扩张球(101)的上半部分的上方与之贴合,所述第一排泄管(102)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二排泄管(1031),所述第一排泄管(102)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排泄管(103),所述第三排泄管(103)的一端下半部分位镂空状,所述镂空处的大小与第二排泄管(1031)的管口大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面漂浮物自动识别打捞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旱雨分控机构包括竖直仓(201),所述抽吸管位于壳体(10)内部的一端套接在竖直仓(201)的一侧,所述竖直仓(201)固定在壳体(10)的内部,所述竖直仓(201)的一侧固定有横向仓(203),所述横向仓(203)的内部底端固定有倾斜板,所述竖直仓(201)的内部设置有气囊(202),所述气囊(202)的内部设置有固体粉末,所述横向仓(203)的内部设置有筛分组件,所述横向仓(20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下转接壳(204)和上转接壳(2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面漂浮物自动识别打捞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组件包括两块拦截滤板(206),两块所述拦截滤板(206)之间固定有柔性部,柔性部的下端开设有小水孔,右侧所述拦截滤板(206)上的拦截孔为柔性拦截孔,所述位于右侧的拦截滤板(206)的右侧通过管路套接在竖直仓(201)上,所述右侧的拦截滤板(206)的顶端通过管路连接在上转接壳(205)的右侧,所述左侧拦截滤板(206)的顶端通过管路连接在上转接壳(205)的底端,所述左侧拦截滤板(206)的左端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阀(206),所述三通阀(206)的左侧与第一排泄管(102)套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面漂浮物自动识别打捞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位于横向仓(203)的一侧固定有梯形处理仓(30),所述梯形处理仓(30)的两侧上方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上转接壳(205)的上端和左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面漂浮物自动识别打捞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02)的顶端套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贯穿竖直仓(201)套接在下转接壳(204)的左端,所述下转接壳(204)的右端通过管路连接在横向仓(203)的底端,所述下转接壳(204)的上端通过管路连接在横向仓(203)的底端位于倾斜板的下方,所述下转接壳(204)的下端通过管路连接在梯形处理仓(30)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文意,未经黄文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46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