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2980.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6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曾泸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美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00 | 分类号: | B22D7/00;B22D27/08;B22D3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9 | 代理人: | 邱丽心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铸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铝合金铸造领域的一种铝合金铸造方法,步骤1:将熔融的铝液灌入到缸体内;步骤2:驱动设备使模具移动到缸体下方,使缸体自动对模具进行浇筑;步骤3:对浇筑完成的铝液进行除气泡处理;步骤4:对除完气泡的铝液进行冷却处理;步骤5:取出模具;步骤6:重复上述1‑6步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浇筑危险程度高且不精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铝合金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铝合金铸造设备通常需要人工浇筑,然而人工浇筑对于工人来说不仅十分危险并且也十分消耗体力,此外,人工浇筑效率较低且浇筑精度不高,时常会有铝液蹦出模腔,不仅浪费也对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现有技术中对铝液的浇筑时更不能有效对铝液进行除气泡,从而导致生产的铝制品会缺肉的问题产生。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铝合金铸造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铸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技术缺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熔融的铝液灌入到缸体内;
步骤2:驱动设备使模具移动到缸体下方,使缸体自动对模具进行浇筑;
步骤3:对浇筑完成的铝液进行除气泡处理;
步骤4:对除完气泡的铝液进行冷却处理;
步骤5:取出模具;
步骤6:重复上述1-5步骤;
该方法步骤中所使用的铝合金铸造设备包括:传送带、电机、缸体和支撑装置,所述传送带连接在两个转动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辊轴之间,所述传送带上开设有可供安装模具的方槽;两个所述电机完全对称固定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支撑装置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外设置有与其啮合的“U”形齿条,所述“U”形齿条滑动连接在支撑装置上,所述“U”形齿条靠近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能够驱动第一限位板的驱动槽;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凸柱,第一限位板通过设置在驱动槽内的凸柱与“U”形齿条滑动连接;此外,第一限位板同时也与“U”形齿条下侧的支撑装置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缸体,所述缸体上方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两第一限位板上的阀门支架;所述阀门支架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阀门柱,所述阀门柱与固定连接在缸体内的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阀门柱下方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两侧的缸体内部开设有供液体流通的流体槽;
其中左侧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齿牙,其下方的支撑装置内转动设置有与其配合的飞轮;所述飞轮通过穿过支撑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传送带的单齿齿轮,所述单齿齿轮与辊轴通过开孔皮带连接,其中,所述单齿齿轮圆周光滑;
所述“U”形齿条靠近第一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下方设置有通过转轴与支撑装置滑动连接的用于去除未冷却铝液中气泡的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与均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振动装置还与固定连接在支撑装置上的第一挡块通过第一弹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与套接在振动装置上的套环固定连接;
所述传送带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能够推动振动装置移动的挡杆,所述挡杆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传送带通过第三弹簧滑动连接在凹槽内;所述限位柱外端为光滑的斜面,中部设置有凸起的第二限位条,另一端与传送带通过固定连接在限位柱上的第一限位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一端设置在凹槽内且与限位柱的斜面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美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市美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2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