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菜铲锹式联合耕整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0776.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5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廖庆喜;林建新;张青松;吴崇;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张继巍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菜 铲锹式 联合 整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菜铲锹式联合耕整机,包括机架、铲锹式整地装置、安装在机架前方底部的开畦沟前犁、安装在机架后方底部的开畦沟后犁、安装在机架后方的平土拖板及安装在机架前方的三点悬挂装置,以及位于三点悬挂装置两侧的限深装置和安装在机架前方底部中间的中间犁;所述铲锹式整地装置包括若干组铲锹组成及类曲轴式动力传动装置。基于曲轴单元的铲锹,由于其拟人化地只向后翻垡而不横向移动土垡的特点,耕作后不留有犁沟及犁底层。铲锹曲面的曲线为正弦曲线,作业时,减小了铲锹入土的阻力,有效减少了拖拉机车轮的滑移,提高了燃油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中的联合耕整机具,具体涉及一种油菜铲锹式联合耕整机。
背景技术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耕整地作为油菜种植的首要环节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及劳动力的短缺,油菜机械化种植程度在逐年提高,2018年全国油菜种植机耕水平为 82.3%,机耕面积为5391.29千公顷。
根据地域不同,我国油菜种植常用的耕整方式有翻耕和旋耕,传统旋耕作业碎土和耕后地表平整质量好,但耕深浅、作业功耗较大;同时由于周年的旋耕翻耕作业,耕地耕作层逐渐变浅,犁底层加厚,使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根系下扎困难,导致油菜产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犁翻旋耕功耗大、耕层浅、周年作业使犁底层加厚等不足,提供一种耕深可调、功耗更小、作业后不产生犁底层的油菜铲锹式联合耕整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油菜铲锹式联合耕整机,包括机架、铲锹式整地装置、安装在机架前方底部的开畦沟前犁、安装在机架后方底部的开畦沟后犁、安装在机架后方的平土拖板及安装在机架前方的三点悬挂装置,以及位于三点悬挂装置两侧的限深装置和安装在机架前方底部中间的中间犁;所述铲锹式整地装置包括若干组铲锹组成及类曲轴式动力传动装置;
所述类曲轴式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变速箱、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及两套类曲轴式动力传动装置,其中,上支撑杆的一端和下支撑杆的一端均固定在机架一侧板上,上支撑杆的另一端和下支撑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机架另一侧板上,两套类曲轴式动力传动装置对称分布在变速箱的两侧;每套所述类曲轴式动力传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组曲轴单元,且每相邻两组曲轴单元的夹角均相同,两套类曲轴式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的曲轴单元总组数与铲锹组成的组数相同。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曲轴单元包括第一曲柄、固定在第一曲柄一端的第一轴颈、第二曲柄、固定在第二曲柄一端的第二轴颈及曲轴,曲轴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曲柄的另一端,曲轴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曲柄的另一端,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沿曲轴的对称中心面对称布置,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也沿曲轴的对称中心面对称布置;每相邻两组曲轴单元通过固定板铰接,固定板一端套置固定在上支撑杆上,固定板另一端套置固定在下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一轴承,曲柄单元的轴颈通过轴承端盖与相邻的轴承连接;一套所述类曲轴式动力传动装置种靠近变速箱的曲轴单元的第二轴颈通过安装座与变速箱的一输出轴相连、靠近机架一侧板的曲轴单元的第一轴颈通过轴承与一侧板相连;另一套所述类曲轴式动力传动装置靠近变速箱的曲轴单元的第一轴颈通过安装座与变速箱的另一输出轴相连、靠近机架一侧板的曲轴单元的第二轴颈通过轴承与另一侧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铲锹组成包括连杆、安装在连杆底部的一对铲锹及铰接在连杆中下部的摇杆;其中,一把铲锹通过铲锹架安装在连杆的一侧,另一把铲锹通过铲锹架安装在连杆的另一侧,且两把铲锹呈上下、前后错位布置。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铲锹组成对应一组曲轴单元,铲锹组成的连杆顶部铰接在曲轴单元的曲轴上,摇杆通过铰接架与机架上的前底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铲锹的切土节距s为:
其中,v为拖拉机前进速度,cm/s;
n为曲柄转速,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0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