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相不锈钢轧制工艺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0121.8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9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勤;张智应;任斌应;魏建宏;王朝辉;龙艳兵;薛建康;高海龙;闫志勇;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8 | 分类号: | C21D8/08;C21D1/26;C21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3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轧制 工艺 方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轧制工艺方案,所述双相不锈钢轧制工艺步骤为:制坯、轧制、退火酸洗和矫直,所述制坯过程中铁素体钢材与奥氏体钢材各占50%,进行混合加热,所述轧制工艺采用热轧制,加热温度为1200‑1300℃,终轧制温度为950‑1050℃,热矫直温度为700‑750℃,热矫直终了温度为550‑600℃,且轧制过程中不锈钢面朝上,单面轧制。本发明通过对双相不锈钢轧制过程中冷却进行阶段性冷却,提高了双相不锈钢的性能和强度,使得双相不锈钢性能能够符合实际使用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相不锈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相不锈钢轧制工艺方案。
背景技术
双相不锈钢,指铁素体与奥氏体各约占50%,一般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达到30%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02744517B,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中空夹层结构件制造方法,属于材料加工领域。首先通过冷轧方法,制成冷轧变形量不同的双相不锈钢超塑性板材,冷轧变形量的范围为40~90%。将冷轧变形量不同的多层双相不锈钢超塑性板材按通常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方法,加工成中空夹层结构件。在相同的扩散连接温度条件下,冷轧变形量不同,各个双相不锈钢超塑性板材的组织变化规律不同,利用两层双相不锈钢超塑性板材界面组织变化的差异,可以提高双相不锈钢板材的表面化学活性化,由此达到提高双相不锈钢板材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性能的目的。该方法在制造轻量化中空夹层结构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现有的双相不锈钢在轧制冷却过程中,大多采用单一的冷却方式,冷却效果会大大影响成品双相不锈钢的质量,使得双相不锈钢的质量和强度不能够符合实际使用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相不锈钢轧制工艺方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相不锈钢轧制工艺方案,所述双相不锈钢轧制工艺步骤为:制坯、轧制、退火酸洗和矫直,所述制坯过程中铁素体钢材与奥氏体钢材各占50%,进行混合加热;
所述轧制工艺采用热轧制,加热温度为1200-1300℃,终轧制温度为950-1050℃,热矫直温度为700-750℃,热矫直终了温度为550-600℃,且轧制过程中不锈钢面朝上,单面轧制。
优选的,所述热轧制过程中,开轧温度为1150-1200℃,不锈钢面朝下,快速轧制至成品厚度;
并利用轧机主机高压水进行快速冷却至700-750℃,矫直后进行喷水冷却,当不锈钢板温度为550-600℃时,通过辊道运行进行空气冷却,然后进行堆垛冷却。
优选的,所述退火酸洗工艺如下:
所述双向不锈钢板轧制完成后,将退火温度控制在1000-1150℃之间,固溶退火的温度不应低于1050℃,随后应立即进行气冷或水冷淬火。
优选的,所述矫直工艺分为轧制矫直阶段和冷却矫直阶段;
所述轧制矫直阶段采用热矫直工艺,轧制完成后的双相不锈钢板经过热矫直辊道,对双相不锈钢板边缘进行矫直;
所述冷却矫直阶段采用局部加热工艺进行矫直,通过对双相不锈钢板边缘进行局部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600-650℃,对双相不锈钢板表面以及边缘进行再度矫直。
优选的,所述轧制工艺完成后,对轧制完成后的双相不锈钢板进行冷却,采用两阶段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01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