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86453.9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6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东恒华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6;C07K1/34;C07K1/18 |
| 代理公司: | 南宁胜荣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6 | 代理人: | 关文龙 |
| 地址: | 53022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解法 处理 工艺 | ||
1.一种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物理破碎:将厨余垃圾通过破碎机,碾碎成糊状物质,颗粒小于60目;
(2)蒸煮:将步骤(1)制得的糊状物料,按照原料质量添加0.8~1.5倍的水,搅拌成浆状,边搅拌边加热至90~100℃,并保温闷煮1.5~2.5h;
(3)三相分离:经过步骤(2)的料浆已经出现油、水、渣三相状态,通过三相卧式离心分离,将油相分离出来,固体和粘稠水相进入下一个步骤;
(4)生物酶解:将步骤(3)中获得的固相和水相物质再次混合,加入1~1.8倍水,调节温度值为50~60℃,调节pH值至8.0~9.0,加入原料质量0.3~1.2%的复合生物酶,搅拌均匀,恒温密封搅拌2~4h,至pH值为6.5~7.5为止,制得料液混合物;所述复合生物酶包括12~18份碱性蛋白酶、10~15份木瓜酶、15~20份纤维素酶、25~35份枯草芽孢杆菌胞外蛋白酶、10~15份低聚果糖混合而成;
(5)多级过滤:向步骤(4)制得的料液混合物中加入料液体积的0.8~2.5%质量的硅藻土,搅拌均匀,使用板框压滤滤除料液中200目以上的不溶物,滤液再通过50~200纳米陶瓷过滤,进一步去除细小杂质,陶瓷过滤后端通过清水清洗,将不溶物洗出,可溶物溶解后进入过滤液中,最终滤液进入下一个流程;
(6)树脂处理:将步骤(5)中的最终滤液通过二次提压,依次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柱和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柱,去除滤液中过多的盐分和金属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清洗还原可以循环使用,不使用时使用纯水浸泡保护;盐酸和氢氧化钠交换完的盐水通过浓缩和蒸发干燥,最终形成工业盐原料;
(7)固体干燥调配:步骤(5)中板框过滤和陶瓷过滤的不溶物通过加压挤压后形成紧实的滤饼,通过热风和烘烤干燥,经过破碎后,制得有机肥添加剂或肥料营养补充剂;
(8)液体调配:将步骤(6)处理完的滤液进入调配罐中,使用乙酸、盐酸或草酸对滤液进行pH调节,将pH值调节至3.5~4.5,加入总液体质量分数为0.1~0.3%的乳酸钠,搅拌至完全融化,营养液状态稳定,得到最终蛋白肽营养液;
(9)灌装、包装入库:将步骤(8)获得的蛋白肽营养液按照包装规格进行卫生灌装,将步骤(7)获得的固体营养补充剂根据包装规格进行装袋,入阴凉通风仓库存放和运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厨余垃圾是经过分拣好,去除塑料袋、筷子、杂物的厨余垃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碱性蛋白酶的酶活性为15~20万U/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木瓜酶的酶活性为5~10万U/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纤维素酶的酶活性为5~10万U/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胞外蛋白酶的酶活性为15~20万U/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强酸性阳离子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关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阳离子交换树脂使用3~5%HCl溶液,用量与阳离子交换树脂量相同质量,在其中浸泡4~8h,放尽酸液,用清水漂流至中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厨余垃圾酶解法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关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阴离子交换树脂使用2~4%NaOH溶液,用量与阴离子交换树脂量相同质量,浸泡2~4h,放尽碱液后,冲洗树脂直至排出水至中性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东恒华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宁东恒华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64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