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热电转换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84590.9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7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理诚动力传控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尾气 余热 热电 转换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热电转换控制方法,涉及热电转换技术领域,包括发电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温差发电模块、输出储能模块以及控制处理模块,发动机模块向控制处理模块发送发动机的状态信息,温度检测模块将发动机尾气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处理模块,处理控制模块控制温差发电模块启动以及输出储能模块的排出和储存,处理控制模块向热电转换模块发送转换控制信息,本发明通过控制处理模块控制其他模块,通过温度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发动机尾气内的温度,通过在气压增强器对尾气进行增压或减压,使得尾气达到最佳转换状态,同时通过隔热层和绝热垫片可以减缓装置内的热量散去速度,增加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热电转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约有8亿辆汽车,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的燃油内燃机汽车,而燃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变成动能,汽车的动力转换效率仅40%左右,燃油中有多达60%左右的能量没有被有效利用,其中发动机排气所带走的热量占燃料燃烧热量的30%~45%左右,用于冷却的热量占30%左右,这些能量绝大部分以余热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虽然汽车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能回收尾气中的部分废热,但转换效率不高,只有几十瓦到几百瓦不等,投入的成本和回收不成正比,在余热进行发电的过程中,热电转换主要面临这两个问题,一:温差发电的材料决定了热能在传递过程中是否有二次消耗以及热能在具体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传导性是否良好的问题;二:温差发电材料的连接方法,选择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后进行通电组成的电路产生的电能和在导电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与连接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这两点是在温差发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热电转换控制方法,包括发电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温差发电模块、输出储能模块以及控制处理模块;
所述发电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温差发电模块和输出储能模块均与控制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发动机模块向控制处理模块发送发动机的状态信息,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将发动机尾气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控制模块控制温差发电模块启动以及输出储能模块的排出和储存,所述处理控制模块向热电转换模块发送转换控制信息,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向输出储能模块发送输出和存储信息,所述输出储能将转换的能量输出或存储或转换到下一级。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模块包括发动机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件,所述发动机本体运作产生尾气,所述固定连接件使得热电转换装置与发动机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还包括温度检测器以及气压调节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发动机本体尾气排放处。
优选地,所述输出储能模块包括控制阀、柔性输出管以及绝热垫片,所述绝热垫片设置于柔性输出管连接处,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柔性输出管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包括热电转换器、隔热层以及集热管,所述集热管设置于尾气排放口,所述隔热层设置于集热管外表面,所述热电转换器设置于集热管上方,所述气压调节器设置于集热管两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输入设备以及存储器电性连接。
一种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热电转换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尾气处理包括热检测、热处理以及热转换,汽车的尾气通过温度检测器检测可以知晓温度状况,在集热管收集,通过气压调节器可以对尾气进行增压或者减压操作,使得尾气状态达到最佳效果,隔热层防止热量散失,通过热电转换器使得余热被转换为电力;
步骤二:温度检测实时监测发动机尾气状态,当温度为达到最佳温度时,通过气压调节器增压,使得转换环境达到最佳转换状态;当温度达到最佳状态时,将转换信息传输给控制处理模块进行热电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理诚动力传控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理诚动力传控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45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纹钢板组合墙结构体系
- 下一篇:一种基于JS的执行上下文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