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素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79214.0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4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白维坤;孙露霞;张莉萍;周永振;郭怀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5/28 | 分类号: | C08G65/28;C08G65/26;C08G18/50;C08G101/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赵真真 | 
| 地址: | 25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素 多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属于聚醚多元醇改性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纤维素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是在低温环境下将纤维素溶解在碱和尿素的水溶液中,以纤维素、尿素和液体小分子醇作为起始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与环氧丙烷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的纤维素聚醚多元醇。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降低了成本,安全环保,拓展了纤维素的应用范围,纤维素转化率高,无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属于聚醚多元醇改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纤维素是地球上储量最大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其来源非常广泛,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并在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纤维素作为高分子原材料主要有以下应用:如作为木材应用于建筑材料,棉麻纤维等用于纺织材料,及用于造纸等;将纤维素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转化,得到以纤维素为基础的丝或膜的纤维素衍生物材料,用于工业生产或是日用品。将纤维素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或醇类,用于生产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等,可作为石油原料的替代物。但是,由于其结构上具有高结晶性和含有复杂的氢键,纤维素难溶于一般的溶剂,其难溶性极大地制约了纤维素的发展和应用。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工业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家电保温、管道保温、夹芯板材、汽车内饰、涂料等领域。聚醚多元醇是由起始剂(具有活泼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化合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经过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目前使用广泛的起始剂包括蔗糖、甘油、甘露醇、山梨醇、一乙醇胺、二乙醇胺等。
由于纤维素的极难溶解性,未见有将纤维素直接液化用于聚醚多元醇合成方面的文献资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素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设计科学合理,降低了成本,安全环保,拓展了纤维素的应用范围,纤维素转化率高,无残留。
本发明所述的纤维素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是在低温环境下将纤维素溶解在碱和尿素的水溶液中,以纤维素、尿素和液体小分子醇作为起始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与环氧丙烷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的纤维素聚醚多元醇。
所述的纤维素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1)纤维素的溶解:取纤维素,投入到碱和尿素的水溶剂体系,在-10~-15℃冷冻环境下溶解,得到碱、尿素、纤维素的水溶液;
(2)低温段聚合反应:将碱、尿素、纤维素水溶液加入反应釜内,再加入液体小分子醇起始剂,氮气置换后升温,控制温度75~85℃,滴加环氧丙烷,熟化;
(3)溶剂水的脱除:熟化完毕后,升温至90~105℃,抽真空并氮气鼓泡,脱除料头中的水分;
(4)高温段聚合反应:控制温度为105~110℃,继续滴加剩余的环氧丙烷,熟化;
(5)粗聚醚后处理:粗聚醚用磷酸中和至pH为中性,减压脱水、过滤得到所述的纤维素聚醚多元醇。
优选的,碱为氢氧化钠。
优选的,步骤(1)水溶剂体系中,碱质量占比为5~10wt%,尿素质量占比为8~14wt%。
优选的,碱、尿素、纤维素水溶液中碱、尿素、纤维素的质量比为6~8:9~13:5。
优选的,液体小分子醇为甘油、乙二醇、二乙二醇或丙二醇。
优选的,纤维素、液体小分子醇的加入量与环氧丙烷加入总量的质量比为1:0.5~5:10~30。
优选的,步骤(2)和步骤(4)中环氧丙烷的质量用量之比为1:0.1-10。
优选的,纤维素的分子质量为<3*105的天然纤维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9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饲料配方及其加工装置
- 下一篇:汽车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