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7688.1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5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阿久津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恰当再现车辆行驶中的加振状态的加振装置。加振装置(1)的加振用致动器(12)在将驱动轮(W)的下侧部夹持在第1辊(17)与第2辊(16)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将第2辊(16)沿前后方向驱动来对驱动轮(W)进行加振。此时,在驱动轮(W)处于蠕动状态时,第2辊(16)由旋转用致动器(170)以与驱动轮(W)反向旋转的方式驱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作为加振对象的车辆的车轮进行加振的加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加振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该加振装置应用于实施四轮车辆的耐久试验的车辆检查装置,具备左右前轮用及左右后轮用的共计4个加振机。各加振机对对应的车轮加振,包括产生上下方向的振动的上下用致动器、通过上下用致动器来加振的载置台、产生前后方向的振动的前后用致动器、以及由该前后用致动器驱动的振动板。
在该加振装置中,在各车轮载置在载置台上的情况下,前轮用加振机的振动板以斜向倾斜的姿态从前轮的前方抵接,后轮用加振机的振动板以斜向倾斜的姿态从后轮的后方抵接。并且,来自上下用致动器及前后用致动器的振动被输入至各车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7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加振装置,一边使1张振动板从前方或后方以倾斜姿态与1个车轮抵接一边对车轮进行加振,因此,存在在加振动作中难以将振动板与车轮之间保持为恰当抵接的状态的问题。其结果,存在无法恰当再现车辆行驶中的加振状态的可能。另外,通常,在车辆的行驶中动力传递至驱动轮的状态下,驱动轮成为仅向绕其旋转轴线的一个方向旋转的状态。对此,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加振装置,一边使1张振动板从前方或后方以倾斜姿态与1个车轮抵接一边对车轮进行加振,因此在驱动轮仅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条件下,振动板成为阻碍驱动轮旋转的因素,存在无法恰当再现车辆行驶中的加振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恰当再现车辆行驶中的加振状态的加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发明的第1方案为对作为加振对象的车辆的车轮进行加振的加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辊,其配置为通过从车辆的车轮的前后方向的一方与车轮抵接,从而限制车轮的向前后方向的一方的移动,该第1辊能够绕沿着车轮的旋转轴的轴线旋转;第2辊,其配置为能够沿车轮的前后方向移动,通过从车轮的前后方向的另一方与车轮抵接,从而能够将车轮的下侧部夹持在第2辊与第1辊之间,并且,该第2辊能够绕沿着车轮的旋转轴的轴线旋转;加振用致动器,其通过将第2辊沿车轮的前后方向驱动,从而借助第2辊对车轮进行加振;以及旋转用致动器,其能够将第2辊向规定旋转方向驱动。
根据该加振装置,第1辊从车辆的车轮的前后方向的一方与车轮抵接,从而限制车轮的向前后方向的一方的移动,第2辊从车轮的前后方向的另一方与车轮抵接,从而将车轮的下侧部夹持在第2辊与第1辊之间。在该状态下利用加振用致动器将第2辊沿车轮的前后方向驱动,从而借助第2辊对车轮进行加振,并且,在加振动作中,车轮成为在其下侧部夹持在第1辊与第2辊之间的状态下由第2辊加振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车轮为驱动轮且被传递动力的情况下,以第2辊的规定旋转方向与驱动轮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驱动第2辊,从而能够在抑制第2辊针对驱动轮成为旋转阻力的同时,将第2辊的加振力高效地传递至驱动轮。另一方面,在车轮为从动轮的情况下,第2辊为未由旋转用致动器驱动的状态,从而第2辊及第1辊成为随着从动轮的自由旋转而旋转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第2辊针对从动轮成为旋转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7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