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76312.9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7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守林;舒志兵;黄勇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B25J5/02;H02G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冯春回 |
| 地址: | 2118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巡检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包括托板,托板底端四角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托板顶面侧端处固定有方形筒,方形筒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摄像头,方形筒一侧中央处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方形筒另一侧中央处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透方形筒外壁并伸入其内部固定安装有齿轮,齿轮两侧分别啮合有齿条。本机器人通过四个滚轮的灵活调节设置,具有三种使用方式,不仅能够全方位的电缆沟的线路进行监测,而且也能够对特定一条线路进行浮空式的监测,同时也可像传统的地面机器人一样在电缆沟底面行走监测,通过以上三种特性有效的提高了本机器人的实用性,为电缆沟内的巡检工作带来了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巡检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电缆沟巡检是通过人为的巡查监测,但电缆沟的环境狭窄且恶劣,且在光环境不好的状态下,人力巡检会存在监查的不充分,因此巡检机器人也就很有必要。对于电缆沟的巡检大多数巡检机器人采用轮式或者履带式的巡检车,根据电缆沟的特殊环境,采用以往的车式机器人体积较大,且电缆沟的特殊情况,地面的情况较为复杂,巡检机器人不能够全面的对每一排线缆进行监控,所以设计一种结合地面型和浮空型为一体的多功能机器人会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包括托板,所述托板底端四角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托板顶面侧端处固定有方形筒,所述方形筒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摄像头,所述方形筒一侧中央处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方形筒另一侧中央处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透方形筒外壁并伸入其内部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两侧分别啮合有齿条,两个齿条均设置在方形筒内,所述方形筒相对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T形滑槽,两个T形滑槽内分别滑动设有T形滑块,两个T形滑块侧端分别伸出两个T形滑槽并分别与两个齿条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侧壁与方形筒内壁贴合滑动连接,两个齿条相对一侧分别啮合有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对称设置在方形筒内顶端处和内底端处,所述两个第一齿轮轴心处分别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第一齿轮接触处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分别穿透方形筒两侧内壁并分别固定有弹簧筒,所述弹簧筒侧壁与方形筒侧壁贴合,所述弹簧筒为外圆内方形的桶体,所述弹簧筒内滑动设有方形滑块,所述方形滑块一侧与弹簧筒内侧之间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弹簧筒内,所述方形滑块另一侧固定有方形滑杆,所述方形滑杆另一端伸出弹簧筒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弹簧筒上套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侧壁与方形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筒与导向筒旋转连接,所述方形滑杆侧端处横向贯穿设有两个滑杆,所述滑杆与方形滑杆接触处滑动连接,两个方形滑杆两端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方形滑杆之间的每个滑杆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两个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C型板,所述C型板顶部一侧螺接有定位螺栓,所述C型板的上下两个横板之间设有圆盘,所述圆盘两侧轴心处分别固定有第一转轴,两个第一转轴上分别固定套设有轴承,且两个轴承分别镶嵌固定在C型板的上下两个横板内,所述圆盘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螺栓插入第二定位孔内,所述第一定位孔与圆盘轴心之间的间距跟第二定位孔与圆盘轴心之间的间距一致,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之间以圆盘轴心线为中心的圆心夹角为90°,所述圆盘外圈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透安装槽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外圈面上固定套有套圈,所述套圈外圈面上固定套有防滑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电机、摄像头和第一电机分别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托板与方形筒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机器人通过四个滚轮的灵活调节设置,具有三种使用方式,不仅能够全方位的电缆沟的线路进行监测,而且也能够对特定一条线路进行浮空式的监测,同时也可像传统的地面机器人一样在电缆沟底面行走监测,通过以上三种特性有效的提高了本机器人的实用性,为电缆沟内的巡检工作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6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