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73719.6 | 申请日: | 2020-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牛毅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565;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 |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增强 碳化硅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CVD处理:将碳纤维丝装入化学气相沉积炉进行CVD处理;
(2)切成短纤维: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所述碳纤维丝切割成长度为6~20mm的短纤维;
(3)短纤维与碳化硅浆料混合:将步骤(2)切割成的所述短纤维与碳化硅浆料进行混合,机械搅拌均匀,得短纤维与碳化硅浆料的混合料;
(4)模压、固化:将碳纤维网格布和步骤(3)所得混合料平铺在模具中,按照一层碳纤维网格布一层混合料的方式平铺至设计厚度后,给模具施加压力,压制成素坯体;再给模具加热,使得模具中的所述素坯体固化,得固化的素坯体;
(5)机械加工:将步骤(4)所得素坯体按照设计尺寸进行机械加工,得符合设计尺寸要求的素坯体;
(6)晶化处理:将步骤(5)所得素坯体置于高温炉中,进行晶化处理;晶化处理完毕,即得到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CVD处理的工艺为:以甲烷、丙烷、丙烯中的一种气体作为碳源气体,氮气为稀释气体,碳源气体与氮气的流量比为1:(1~8);沉积时控制炉内气压为1~5KPa,沉积温度为970~1150℃,沉积时间为5~20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短纤维的长度为6mm、9mm、15mm及20mm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碳化硅浆料的成分包括碳化硅前驱体树脂及其固化剂、增强体、悬浮乳化剂以及烧结助剂;其重量配比为碳化硅前驱体树脂及其固化剂50-100重量份、增强体100-200重量份、悬浮乳化剂1-10重量份、烧结助剂1-10重量份;将所述碳化硅浆料的各组分混合,机械搅拌1-6小时,混合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碳化硅前驱体树脂为聚碳硅烷、聚甲基硅烷、甲基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化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所述增强体为2000目碳化硅粉、1500目碳化硅粉、800目碳化硅粉、200nm碳化硅粉、150nm碳化硅粉、100nm碳化硅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悬浮乳化剂为200nm白炭黑、100nm白炭黑、200nm硅粉、100nm硅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烧结助剂为2000目硅粉、1000目硅粉、800目硅粉、2000目石墨粉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短纤维与碳化硅浆料的重量比为1:(3~5);所述机械搅拌的时间优选为3~5h。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压制素坯体的压强为5~10MPa。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固化的工艺为:从室温升温至80~100℃,保温6~8h;然后升温至145~155℃,保温2~4h;再升温至215~225℃,保温2~4h;随炉冷却至60℃以下,出炉。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晶化的工艺为:在惰性气氛保护下,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850~910℃进行陶瓷化处理,在850~910℃保温1~2h;再以1.5~2.5℃/min速率升温至1600~1650℃进行晶化处理,在1600~1650℃保温1~2h;然后随炉冷却至200℃以下出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产品的密度为1.75~2.0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37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