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热流泄放装置及动力电池热流泄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6335.1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8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士杰;孙焕丽;乔延涛;刘鹏;陈雷;耿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35 | 分类号: | H01M50/35;H01M50/358;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71;B60K1/00;B60L5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热流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动力电池热流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1),其用于容纳电芯(100),在所述电池箱(1)的侧面设置有防爆阀(13);
隔离机构(2),其设置于所述电芯(100)的上方,在所述隔离机构(2)内设置有引流流道(211)和主流道(212),在所述引流流道(211)靠近所述电芯(100)的一侧设置有引流界面(213),所述引流界面(213)与所述电芯(100)的泄压阀正对设置并与其选择性连通,所述引流流道(211)的截面沿远离所述电芯(100)的方向逐渐增加,在所述隔离机构(2)的侧面设置有排气孔(214),所述排气孔(214)与所述防爆阀(13)正对设置并与其相连通,所述主流道(212)的截面沿靠近所述排气孔(214)的方向逐渐增加;
所述引流流道(211)、所述主流道(212)、所述排气孔(214)依次连通,形成泄放流道,使从所述电芯(100)的泄压阀流出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引流界面(213)进入所述引流流道(211)内,并通过所述主流道(212)经所述排气孔(214)后从所述防爆阀(13)排出;
所述隔离机构(2)包括隔离件(21)和隔离上盖(22),在所述隔离件(21)远离所述电芯(100)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隔离上盖(22)封堵于所述开口,所述隔离件(21)设置于所述电芯(100)的上方,所述隔离件(21)和所述隔离上盖(22)之间形成所述引流流道(211)和所述主流道(212);
所述隔离件(21)靠近所述防爆阀(13)的一侧凸设有限位部(23),所述限位部(23)设置于所述电芯(100)的外侧面,所述电池箱(1)内对应所述限位部(23)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23)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所述限位部(23)内设置有连通流道(231),所述主流道(212)通过所述连通流道(231)连通于所述排气孔(2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流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机构(2)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隔离件(21)和所述隔离上盖(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热流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流道(211)和所述主流道(212)均为密封腔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流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上盖(22)采用云母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流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21)采用SMC复合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流泄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界面(213)的壁厚小于所述引流流道(211)的壁厚。
7.一种动力电池热流泄放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热流泄放装置,所述动力电池热流泄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电芯(100)热失控时泄压阀的开阀冲击力,设置引流界面(213)的预设开启压力;
如果电芯(100)热失控产生的高温气体的实际压力大于预设开启压力,高温气体冲破引流界面(213)进入引流流道(211)内;
高温气体经引流流道(211)流入主流道(212);
如果从排气孔(214)流出的高温气体压力大于防爆阀(13)的预设压力,高温气体通过防爆阀(13)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63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