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熔喷布驻极电源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59986.8 | 申请日: | 2020-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7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郑一专;吴典;周玲玲;崔瑾;姚子豪;邹昊;杨德健;任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wm 技术 熔喷布驻极 电源 | ||
1.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熔喷布驻极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Vac)、滤波电容(C)、不控整流桥、逆变电路和高压包;所述交流电源(Vac)与不控整流桥连接,所述不控整流桥与逆变电路连接,所述不控整流桥与逆变电路之间并联滤波电容(C),所述逆变电路与高压包连接;
所述不控整流桥由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和第四二极管(VD4)构成,所述第一二极管(VD1)和第二二极管(VD2)的中间端与交流电源(Vac)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VD3)和第四二极管(VD4)的中间端与交流电源(Vac)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逆变电路由第一MOS场效应管(M1)、第二MOS场效应管(M2)、第三MOS场效应管(M3)和第四MOS场效应管(M4)构成;
所述高压包包括与逆变电路连接的升压变压器、以及与升压变压器连接的高压侧整流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熔喷布驻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M1)和第二MOS场效应管(M2)的中间端与升压变压器低压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M3)和第四MOS场效应管(M4)的中间端与升压变压器低压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变压器的高压侧与高压侧整流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熔喷布驻极电源,其特征在于,当第一MOS场效应管(M1)、第四MOS场效应管(M4)开通时,流过第二MOS场效应管(M2)、第三MOS场效应管(M3)的电流为0,流过第一MOS场效应管(M1)、第四MOS场效应管(M4)的电流大小取决于负载电流和高压包内升压变压器激磁电流,其计算公式:
iM=i0+NiL
其中,iM为流过第一MOS场效应管(M1)、第二MOS场效应管(M2)的电流,i0为高压包内升压变压器激磁电流,N为高压包内升压变压器副边与原边的匝数比,iL为熔喷布驻极电源输出电流;
当第二MOS场效应管(M2)、第三MOS场效应管(M3)开通时,流过第一MOS场效应管(M1)、第四MOS场效应管(M4)的电流为0,流过第二MOS场效应管(M2)、第三MOS场效应管(M3)的电流计算公式与上述公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熔喷布驻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PWM技术的熔喷布驻极电源的实现方法:
当第一MOS场效应管(M1)、第四MOS场效应管(M4)开通时,第二MOS场效应管(M2)、第三MOS场效应管(M3)处于关断状态,电流先后流过不控整流电路、第一MOS场效应管(M1)、升压变压器低压侧、第四MOS场效应管(M4),最后,经不控整流电路流回交流电源;
当第二MOS场效应管(M2)、第三MOS场效应管(M3)开通时,第一MOS场效应管(M1)、第四MOS场效应管(M4)处于关断状态,电流经不控整流桥流入,分别经过第第三MOS场效应管(M3)、升压变压器低压侧、第二MOS场效应管(M2)后,经不控整流桥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998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业务系统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核电厂主蒸汽隔离阀在线诊断装置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