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材制备金属产品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1485.7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9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王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0/28 | 分类号: | B22F10/28;B22F10/50;B22F10/60;B33Y10/00;B33Y40/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金属产品 新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备金属产品的新方法,采用金属3D打印和激光喷丸相结合的方式制备金属产品,在打印成型过程中引入激光喷丸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产品设计图,利用绘图软件将设计图绘制成三维模型;根据绘制的三维模型带入切片软件,设置打印参数并生成相应的G代码;将生成的G代码代入上位机中,控制金属3D打印成型设备进行产品的打印成型。在每一层成型层还没有完全固化的状态下进行激光冲击强化,或者边打印成型边对金属熔覆体进行激光冲击强化,使其组织结构更加紧密,晶粒进一步细化,消除成型件中出现的孔洞、裂纹、表面球化及晶粒粗大等问题,获得性能优越的高强度高硬度金属产品,使3D金属打印主承力件可进入实质性使用阶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增材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增材制备金属产品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又称为3D打印技术,是采用离散堆积原理,根据拟制造的零 部件三维数字模型,按一定厚度进行分层,以平面方式连续加工出薄片,最后 叠加“薄片”成为最终的三维零部件。相比于其它传统制造技术,具有成型理念新、 技术适应性强、实现“功能优先设计”等特点。
目前3D打印产品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1.外观件和缩比展示件,仅具有展示功能,不具备实际运行功能。
2.非承力件,例如金属首饰,能用但不承力。
3.弱承力件,例如医疗上应用的金属植入物,医疗夹板等。
4.次承力件,指承受力量不是特别大,但又承力的部件。例如,铝合金压铸 模,以及飞机上使用的3D打印舱门,座椅等。
5.主承力件,分为两种(1)在使用过程承受的力量特别大,例如飞机的起 落架(2)在使用过程中不管承力大小都非常关键的部件,也叫关键部位件。
前四种类型的金属3D打印产品目前都已进入实质性使用阶段,但是金属3D 打印主承力件产品还停留在实验阶段。这是因为金属3D打印成型过程是一个复 杂的物理、化学冶金过程。成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熔层的稀释率过大或过小、 孔洞、裂纹、表面粗糙、晶粒粗大、成型零件的致密性差等缺陷。由于这些缺 陷的时常出现,导致金属3D打印主承力件只能停留在实验阶段。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激光喷丸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强度激光束照射金属表 面涂层,激光等离子冲击金属表面,将激发的等离子作为喷丸介质,完成对金 属表面的激光冲击强化(激光喷丸)强化的技术,经过激光冲击强化(激光喷 丸)后的金属,组织更加紧密,晶粒得到细化,孔洞,裂纹得到消除,从而提 高了抗疲劳、耐腐蚀、耐磨损等性能。
目前,有人通过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激光喷丸技术)对金属3D打印件进行 后处理强化,但是由于激光穿透能力有限,强化深度有限,对于加工深度大的 零件来说只能起到表面强化。其次,打印成型的零件处于完全固化状态,激光 冲击强化技术(激光喷丸技术)属于一种塑性加工方式,采用激光冲击强化(激 光喷丸)技术强化打印成型零件可能会出现强化表现不明显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消除金属3D打印成型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孔 洞、晶粒粗大等缺陷,获得了高强度高硬度性能金属产品的新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增材制备金属产品的新方法,采用金属3D打印和激光喷 丸相结合的方式制备金属产品,在打印成型的过程中引入激光喷丸处理,包括 以下步骤:
(1)根据产品设计图,利用绘图软件将设计图绘制成三维模型;
(2)根据步骤(1)绘制的三维模型带入切片软件,设置打印参数并生成 相应的G代码;
(3)将步骤(2)生成的G代码代入上位机中,控制3D打印成型设备进 行产品的打印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1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