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用智能型吊轨载人运输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39037.3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6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锐;郭春风;钱峰;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巨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B12/06 | 分类号: | B61B12/06;B61B12/00;H04L29/08;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 地址: | 232007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载人 运输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吊轨运输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智能型吊轨载人运输系统。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的现有吊轨载人运输装置不够智能、行驶速度慢,运输效率低,不够节能,不够安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用智能型吊轨载人运输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判断是否有人乘坐行车,当有人乘坐时,行车将以最大安全速度行驶,如果没人乘坐,行车则为静止状态,降低能耗;通过速度调节模块能够根据当前的速度以及前方轨道是否安全来灵活调节行车的速度,既保证安全,又保证运输效率高,而且本系统设计有刹车系统,能够在突发事件中自动刹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更加安全;行车故障时则会通过刹车模块自动停车并语音报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人运输系统,具体是一种矿用智能型吊轨载人运输系统,属于吊轨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吊轨运输全称为单轨吊车运输,是指用一根悬挂在巷道上方的钢轨作为导向装,吊车挂在导轨下方,用电机车或钢丝绳牵引沿导轨移动,单轨吊车适用于运送材料、人员和设备,可以在水平巷道,也可在倾斜巷道中使用。拐弯灵活,可以在两条相互亚直的巷道内连续运输,操作方便,其中猴车便是一种用于吊轨载人运输装置,但是现有的吊轨载人运输装置仍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现有吊轨载人运输装置主要是通过连续不间断低速运转,来达到载人功能,不够智能,而且行驶速度慢,运输效率低,但是因为是不间断运转,所以不够节能,同时也不具备猴车性能检测模块,当猴车没电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矿用智能型吊轨载人运输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矿用智能型吊轨载人运输系统,包括轨道监控模块、到位监测模块、行车监测模块、行车安全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报警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行车监测模块与行车安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到位监测模块与行车安全模块网络连接,所述行车安全模块、轨道监控模块和到位监测模块均与中央控制模块网络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和显示模块均与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轨道监控模块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一微处理器、第一雷达传感器、第一闪存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摄像头、第一雷达传感器、第一闪存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均与第一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到位监测模块包括到位开关检测模块、第二微处理器和第二通讯模块,所述到位开关检测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均与第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行车监测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GPS定位模块、故障监测模块、第三微处理器和第二摄像头,所述传感器模块、GPS定位模块、故障监测模块和第二摄像头均与第三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红外线传感器、第二雷达传感器、电量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第二雷达传感器、电量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均与第三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行车安全模块包括刹车模块、行车启动模块、语音播报模块、第四微处理器、第三通讯模块、第二闪存模块和速度调节模块,所述刹车模块、行车启动模块、语音播报模块、第三通讯模块、第二闪存模块和速度调节模块均与第四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行车安全模块通过内部的第四处理器与行车监测模块内部的第三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行车安全模块通过内部的第三通讯模块与到位监测模块内部的第二通讯模块网络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模块、存储模块、第四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第四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均与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模块内部采用智能调度算法,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内部的第四通讯模块依次与轨道监控模块内部的第一通讯模块、到位监测模块内部的第二通讯模块以及行车安全模块内部的第三通讯模块网络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键盘控制模块和触屏控制模块,所述包括键盘控制模块和触屏控制模块均与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巨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淮南巨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9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