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超高真空低温制冷系统的穿舱绝热压紧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35396.1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5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俞兵;袁林光;秦艳;范纪红;杨传森;卢耀文;周青枝;张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5D25/00 | 分类号: | F25D25/00;F25D2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二格 |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超高 真空 低温 制冷系统 绝热 压紧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超高真空低温制冷系统的穿舱绝热压紧机构,包括操作手轮、螺杆、刀口法兰、波纹管、弹簧、隔热柱;螺杆前部安装操作手轮,中部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刀口法兰中心螺纹孔内,后部套设波纹管,螺杆后部端部连接波纹管的后接头II;波纹管的前端固定在刀口法兰上,后端设置弹簧,弹簧后端布置沿轴向可活动的隔热柱;转动操作手轮,带动螺杆前后移动,波纹管压缩或伸长。本发明可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旋转操作手轮,改变螺杆伸入真空舱室的长度使隔热组件获得不同压力,实现对超高真空舱室内活动的低温器件的压紧,而不使舱室内超高真空环境被破坏;选择低热导率的陶瓷材料制作隔热柱,达到一定绝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高真空应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超高真空低温制冷系统的穿舱绝热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在超高真空低温制冷系统中,经常需要对不同形状、大小的低温器件进行压紧固定,通常需要通过穿舱压紧机构给予器件一定压力,但是常规的真空穿舱结构往往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穿舱结构带来的额外漏率、材料真空放气等因素造成系统真空度被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超高真空环境的维持;二是穿舱结构会将超高真空系统外的热源传导到低温器件上,造成器件温度难以维持目标低温;三是穿舱机构会因热胀冷缩和震动,不能与低温器件保持紧密贴合。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针对常规真空穿舱压紧机构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气体泄漏、材料出气、热量泄漏,避免因震动或变温造成压紧效果不佳的超高真空穿舱绝热压紧机构。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超高真空低温制冷系统的穿舱绝热压紧机构,包括操作手轮1、螺杆2、刀口法兰3、波纹管5、弹簧9、隔热柱11;螺杆2前部安装操作手轮1,中部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刀口法兰3中心螺纹孔内,后部套设波纹管5,螺杆2后部端部连接波纹管5的后接头II7;波纹管5的前端固定在刀口法兰3上,后端设置弹簧9,弹簧9后端布置沿轴向可活动的隔热柱11;转动操作手轮1,带动螺杆2前后移动,波纹管5压缩或伸长。
波纹管5的前接头I4套设在螺杆2且端面焊接到刀口法兰3的后端面安装台阶上。
波纹管5的后接头II7中心开容置凹槽,容置凹槽开口处设挡圈6,挡圈6的中心孔直径小于容置凹槽的直径,螺杆2后部端部装入凹槽内,后部端部前部开环形凹槽,挡圈6卡挡在环形凹槽处,实现螺杆2前后移动时,带动波纹管5的后接头II7同步移动。
波纹管5的后接头II7的后端面上设置弹簧固定件8,弹簧固定件8为套筒状,弹簧9同轴布置在弹簧固定件8内;隔热柱11装入弹簧固定件8内且可沿弹簧固定件8轴向活动。弹簧固定件8焊接在后接头II7的后端面上。
后接头II7的后端面中心设定位突起,弹簧9一端焊接在定位突起上,另一端连接隔热柱11的前端面。
隔热柱11上沿轴向开设有径向贯通的长圆孔,弹簧固定件8后端沿径向设置开口销10,开口销10穿过长圆孔,使得螺杆2和隔热柱11之间有一段可弹性伸缩的空间。
刀口法兰3后端面通过铜垫片与真空系统舱壁密封连接,每个密封接口漏率小于5×10-11Pam3/s。
螺杆2一端与操作手轮1通过销钉结构连接。
隔热柱11选择低热导率的陶瓷材料,装配前在高于400℃的真空环境下进行除气。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未经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53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