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及降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5179.2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洪磊;文晓清;孙德江;赖虹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6;E02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浸泡 膨胀 基坑 降水 结构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包括基坑主体,基坑本体外侧沿着基坑本体的周向设置有加固区;加固区内设置有多组加固件,加固件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之间呈角度设置,相邻的两组加固件相互抵接设置;加固件内设置有第一降水管,第一降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相邻的两组加固件之间设置有第二降水管,第二降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还包括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第一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一降水管内的地下水,第二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二降水管内的地下水。本申请具有便于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坑降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及降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如果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基坑的底面,地下水便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了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基坑边坡出现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等现象,需要进行基坑降水工作。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608812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方法,包括砖砌圆形砖井、人工掏锅底、碎石过滤层和高压潜水泵,且深基坑让你过得四个拐角出设有所述砖砌圆形砖井,深基坑底部为所述人工掏锅底,所述人工掏锅底内设有所述碎石过滤层,所述碎石过滤层上设有所述高压潜水泵,确定基坑开挖的放坡数和总开挖深度,定位放线,首先把基坑开挖到总深度的2/3时,在基坑四个拐角处人工开挖砖砌圆形砖井,砖砌圆形砖井壁厚为单砖长度即可,深度比基坑底深2.5m左右为宜,待砖井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放泵抽水降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使用膨胀土在吸水和抽水后都会发生变形,如果膨胀土变形过大则容易造成基坑的失稳。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提高基坑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及降水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包括基坑主体,所述基坑本体外侧沿着基坑本体的周向设置有加固区;
所述加固区内设置有多组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之间呈角度设置,相邻的两组所述加固件相互抵接设置;
所述加固件内设置有第一降水管,所述第一降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相邻的两组所述加固件之间设置有第二降水管,所述第二降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
还包括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一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一降水管内的地下水,所述第二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二降水管内的地下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挖基坑本体前,将加固件打入至加固区的土体内,使加固件将加固区内的土体限制在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形成的空间内,随后再将第一降水管和第二降水管分别安装到相应的位置,在进行降水时,先利用第二抽水装置将相邻两个加固件之间土体内的地下水抽取,当第二抽水装置抽取水量变少后,再利用第一抽水装置将加固件内的土体内的地下水抽取,当第一抽水装置抽取水量变少后,便说明地下水的水位已经降到基坑本体底部的下方,如此在开挖基坑本体的过程中,便可以减少发生渗水的情况,利用加固件可以将加固区的土体一分为二,再利用第二抽水装置和第一抽水装置分别抽取地下水,使得加固区的土体不会同时全部变形,同时利用角度设置的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可以限制膨胀土失水后的变形,从而保证了基坑本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包括第一主管,所述第一主管沿着基坑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主管与每个第一降水管连通,所述基坑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主管与第一抽水泵的水源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主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水泵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5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