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及降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5179.2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洪磊;文晓清;孙德江;赖虹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6;E02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浸泡 膨胀 基坑 降水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主体,所述基坑本体(1)外侧沿着基坑本体(1)的周向设置有加固区(2);
所述加固区(2)内设置有多组加固件(3),所述加固件(3)包括第一加固板(31)和第二加固板(32),所述第一加固板(31)和第二加固板(32)之间呈角度设置,相邻的两组所述加固件(3)相互抵接设置;
所述加固件(3)内设置有第一降水管(4),所述第一降水管(4)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相邻的两组所述加固件(3)之间设置有第二降水管(5),所述第二降水管(5)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土体内;
还包括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一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一降水管(4)内的地下水,所述第二抽水装置用于抽除第二降水管(5)内的地下水;所述第一加固板(31)上位于第一加固板(3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3),所述第一连接部(33)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二加固板(32)上位于第二加固板(3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4),所述第二连接部(34)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二连接部(34)位于第一连接部(33)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34)相互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包括第一主管(6),所述第一主管(6)沿着基坑本体(1)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主管(6)与每个第一降水管(4)连通,所述基坑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抽水泵(61),所述第一主管(6)与第一抽水泵(61)的水源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62),所述第一连接管(62)的一端与第一主管(6)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水泵(6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水装置包括第二主管(7),所述第二主管(7)沿着基坑本体(1)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主管(7)与每个第二降水管(5)连通,所述基坑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抽水泵(72),所述第二主管(7)与第二抽水泵(72)的水源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3),所述第二连接管(73)的一端与第二主管(7)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抽水泵(7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水管(4)远离第一主管(6)的位置设置有过滤部(8),所述过滤部(8)包括过滤管(81),所述过滤管(81)与第一降水管(4)连通,所述过滤管(81)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82),所述过滤管(81)上套设有过滤套(83),所述过滤套(83)为海绵材质,所述第二降水管(5)上设置有相同的过滤部(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31)的一侧设置有插入部(35),所述插入部(35)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所述插入部(35)的尖端朝向远离第一加固板(31)的方向,所述第二加固板(32)上设置有相同的插入部(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浸泡的微膨胀土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水管(4)和第二降水管(5)上均设置有阀门(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51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