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33240.X | 申请日: | 202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1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何泽民;闫正洋;廖雅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科如铁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7/02 | 分类号: | G01S17/02;G01S17/58 |
| 代理公司: | 广州渣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6 | 代理人: | 林清云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定位器 定位 动态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本发明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方法通过高精度激光雷达对接触线和定位器持续扫描测量,能同时快速准确给出正支和非支定位点测量结果;本发明采用三维点云数据和定位器特定安装结构相结合方法,提取定位器特征模型,并进一步将训练集扩大到不同时间点、不同天气下弯道、隧道内、岔线、站台上下行线路下定位器,显著提高定位器快速自动识别适应性和准确率;本发明对定位点测量采用自动识别、自动定位到自动取点计算导高拉出的过程和方法,具有定位点动态识别准确、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触网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定位器是接触网关键组成部分,对列车能否高速行驶和安全提速非常重要,定位器固定接触线的位置称为定位点,定位点的导高、拉出值是接触网线路的关键参数,需要在线路验收和定期对接触网定位点巡检测量。目前铁路相关部门对定位点的巡检状态大多采用激光测量的方式完成,且工支和非支定位点单独测量,这种方式效率低、工作强度大,夜间作业难度大。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快速高效的接触网定位器动态识别和定位点快速测量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雷达扫描的点云数据,基于三维点云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定位器结构和安装特点,进行特征分析和匹配,不断特征深度学习,提高定位器定位点动态识别准确度和测量精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激光雷达的动态测量仪持续动态扫描上行、下行两个完整的锚段关节的高铁接触线和定位器腕臂;
步骤2.提取两个完整的锚段关节的定位器和周边接触线三维点云数据,包括工支、非支的正定和反定的点云数据,构建特征模型,并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天气下重复扫描该两个完整的锚段关节各10次以上,使用特征模型进行识别判断,并修正特征模型;
步骤3.扩大训练样本集,提取动态测量仪持续扫描的弯道、隧道内、岔线、站台上下行定位器各10个以上,并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天气下重复扫描10次以上,使用特征模型进行识别判断,并持续修正特征模型;
步骤4.使用定位器的特征模型动态识别定位器,找到定位器线夹和接触线相交位置,取出相关接触线点云,计算出定位点导高和拉出。
进一步,所述步骤1包括:
T1.将高精度激光安装在检测装置上,并在检测装置上安装光电编码传感器,用来检测检测装置的位移;
T2.检测装置在上行轨道接触网锚段关节开始地方沿着铁轨移动,激光雷达持续扫描接触线、承力索、定位器腕臂,在锚段关节结束地方停止;
T3.检测装置移到下行轨道,在接触网锚段关节开始地方沿着铁轨移动,激光雷达持续扫描接触线、承力索、定位器腕臂,在锚段关节结束地方停止;
T4.不同时间点、不同天气下重复T2、T3步骤10次以上,将扫描数据送到检测装置的数据处理中心。
进一步,所述步骤2包括:
S1.通过RANAC直线随机分割,分别分割出测量出的工作支和非工作支接触线点云,计算出每个位置对应接触线的X、Y坐标;
S2.根据接触线和定位器空间位置关系,判断出正向定位器或反向定位器,以接触线为起点,向左或向右划定点云区域;
S3.取出划定区域的点云,并合多个定位器连续扫描截面,进行滤波去除干扰数据;
S4.采取RANAC直线抽取和固定特征相结合的办法,从两个完整的锚段关节定位器点云数据中提取特征值最小离散λ和有效最小直线距离d,以及固定特征定位器线夹最小扫描点数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科如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科如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32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