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3240.X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1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何泽民;闫正洋;廖雅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科如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02 | 分类号: | G01S17/02;G01S17/58 |
代理公司: | 广州渣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6 | 代理人: | 林清云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定位器 定位 动态 测量方法 | ||
1.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激光雷达的动态测量仪持续动态扫描上行、下行两个完整的锚段关节的高铁接触线和定位器腕臂;
步骤2.提取两个完整的锚段关节的定位器和周边接触线三维点云数据,包括工支、非支的正定和反定的点云数据,构建特征模型,并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天气下重复扫描该两个完整的锚段关节各10次以上,使用特征模型进行识别判断,并修正特征模型;
步骤3.扩大训练样本集,提取动态测量仪持续扫描的弯道、隧道内、岔线、站台上下行定位器各10个以上,并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天气下重复扫描10次以上,使用特征模型进行识别判断,并持续修正特征模型;
步骤4.使用定位器的特征模型动态识别定位器,找到定位器线夹和接触线相交位置,取出相关接触线点云,计算出定位点导高和拉出。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T1.将高精度激光安装在检测装置上,并在检测装置上安装光电编码传感器,用来检测检测装置的位移;
T2.检测装置在上行轨道接触网锚段关节开始地方沿着铁轨移动,激光雷达持续扫描接触线、承力索、定位器腕臂,在锚段关节结束地方停止;
T3.检测装置移到下行轨道,在接触网锚段关节开始地方沿着铁轨移动,激光雷达持续扫描接触线、承力索、定位器腕臂,在锚段关节结束地方停止;
T4.不同时间点、不同天气下重复T2、T3步骤10次以上,将扫描数据送到检测装置的数据处理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S1.通过RANAC直线随机分割,分别分割出测量出的工作支和非工作支接触线点云,计算出每个位置对应接触线的X、Y坐标;
S2.根据接触线和定位器空间位置关系,判断出正向定位器或反向定位器,以接触线为起点,向左或向右划定点云区域;
S3.取出划定区域的点云,并合多个定位器连续扫描截面,进行滤波去除干扰数据;
S4.采取RANAC直线抽取和固定特征相结合的办法,从两个完整的锚段关节定位器点云数据中提取特征值最小离散 和有效最小直线距离 ,以及固定特征定位器线夹最小扫描点数 ;
S5.将特征模型用于另外9次完整的锚段关节定位器点云数据,修正特征值最小离散和有效最小直线距离 ,以及固定特征定位器线夹最小扫描点数 。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A1.检测装置在弯道、隧道内、岔线、站台上下行铁路沿着铁轨移动,激光雷达持续扫描接触线、承力索、定位器腕臂,扫描一个锚段或包括5个定位器的接触网线路;
A2.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天气下重复A1步骤10次以上,将扫描数据送到检测装置的数据处理中心;
A3.将步骤A2计算到的特征模型用于弯道、隧道内、岔线、站台定位器点云数据,持续修正特征值最小离散 和有效最小直线距离 ,以及固定特征定位器线夹最小扫描点数 。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定位器定位点的动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B1.通过特征匹配对接触网定位器点云进行配准,确定是定位器后进行下一步处理;
B2.取固定特征定位器线夹扫描点的Z轴坐标的均值 为定位点的位置;
B3.取出和最接近的接触线点,计算导高、拉出即为定位点的测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科如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科如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32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