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渣保健品的加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32027.7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1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詹业梅;万敬开;孙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颍上县天好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19/10 | 分类号: | A23L19/10;A23L7/10;A23L11/00;A23L19/00;A23L25/00;A23L31/00;A23L3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辉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5 | 代理人: | 汪守勇 |
| 地址: | 236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薯 保健品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薯渣保健品的加工工艺。所述红薯渣保健品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原料:红薯渣、小米、核桃粉、莲子、红枣、牛奶、茯苓、黑豆、山药、山楂干、黑芝麻;S2、原料处理:将S1中准备的茯苓、黑豆、山楂干分别置入粉碎研磨机中,通过粉碎研磨机分别制成茯苓粉、黑豆粉、山楂粉。本发明提供的红薯渣保健品的加工工艺,通过莲子、红枣、牛奶、茯苓的添加,使得该保健品具有良好的健脾祛湿,安神健胃,调整胃口,清理肠道,促进消化的功效,而且通过将红薯渣作为主料,红薯淀粉中的红薯渣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红薯渣中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有预防肠癌及减肥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薯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薯渣保健品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红薯,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番薯喜光,是短日照作物,植株生长过程中对光能要求高,属不耐阴的作物,从茎叶期开始光能时间长生长期就长、光合效率就越高,反之则会降低光合效率,影响植株生长。每天日照时间宜在8-10小时,充足的光照不仅可以促进开花、形成根块,而且良好的光照还可以使较多的养分积累到块根上,促使根块膨大。
红薯中的淀粉含量非常高,因此红薯也成为了制作淀粉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使用红薯加工制作淀粉之后会残留红薯渣,不进行良好的处理,容易造成红薯渣的浪费,红薯渣含有大量的对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而现有的保健品中并没有充分的将红薯渣进行利用,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对红薯渣中的营养物质吸收,造成红薯渣营养物质的浪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红薯渣保健品的加工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薯渣保健品的加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的保健品中并没有充分的将红薯渣进行利用,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对红薯渣中的营养物质吸收,造成红薯渣营养物质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红薯渣保健品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原料:红薯渣、小米、核桃粉、莲子、红枣、牛奶、茯苓、黑豆、山药、山楂干、黑芝麻;
S2、原料处理:将S1中准备的茯苓、黑豆、山楂干分别置入粉碎研磨机中,通过粉碎研磨机分别制成茯苓粉、黑豆粉、山楂粉,再将山药切成颗粒状,备用;
S3、原料熬制:将S1中准备的小米和淘洗干净,并且沥干,再将小米和S1中的红薯渣置入置入高压锅内,然后再将S1中准备的牛奶的三分二置入高压锅中,并添加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熬制,再进行冷却,得到粥状产物;
S4、原料添加:再将S1中准备的核桃粉、莲子、红枣、黑芝麻以及S3中剩下的三分之一的牛奶和S2中的茯苓粉、黑豆粉、山楂粉、山药块置入S3中粥状产物中,进行均匀搅拌,形成新的混合物,再将其置于50-70摄氏度的温度下熬制20-30min,再将其放置阴凉的位置,进行降温处理,即得到红薯渣保健品。
优选的,所述S1中原料按重量份比为:红薯渣20-50份、小米5-20份、核桃粉3-5份、莲子3-5份、红枣5-10份、牛奶10-18份、茯苓3-8份、黑豆2-5份、山药3-7份、山楂干4-8份、黑芝麻1-5份。
优选的,所述S2中颗粒状的山药的长宽高均为0.7-1.0cm。
优选的,所述S3中牛奶加入含有大米和红薯渣高压锅中,搅拌均匀后,静止10-20min。
优选的,所述S3中熬制的时间为40-50min,且熬制温度为90-100℃,并且冷却方式采用自然冷却或风干冷却,冷却后温度为35-45℃。
优选的,所述S3和S4中熬制过程中,每隔5-8min对其进行均匀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颍上县天好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颍上县天好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2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