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玉米果穗高通量考种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1954.7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7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叶军立;许先志;徐泽东;谭力铭;黄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谷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5/00;G01N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玉米 果穗 通量 考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玉米果穗高通量考种仪。该装置实现了高精度、高通量和全自动的玉米果穗表型信息获取和数字一体化数据存储。本发明利用工业相机从上下两面拍摄放置于透明托盘上的玉米果穗,实现对玉米果穗的表型性状的获取;利用旋转机构旋转果穗托盘到特定工位执行相应的动作,以达到全自动玉米果穗考种的目的;结合图像处理的技术,从果穗图片中提取玉米果穗和籽粒的相关共十五种性状参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通量、全自动、高精度的玉米果穗考种方案,有效帮助玉米研究人员快速准确获取玉米产量性状,让玉米考种不再成为玉米研究的瓶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玉米果穗高通量考种仪。
背景技术
玉米已经成我国第一粮食作物,在食、饲、商、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引用价值,推进玉米育种的研究,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玉米质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玉米产量性状测量即玉米考种对于玉米育种研究和挖掘玉米基因潜力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玉米的的考种包括考察玉米果穗和籽粒的相关性状,对于果穗来说,我们比较关注它的突尖长度、整穗长宽、行列数以及每行所拥有的籽粒数,而对于籽粒来说,籽粒数量、籽粒长宽、粒色和粒型等数据是对于玉米育种比较重要的性状参数,是我们评价玉米产量的重要指标。
要实现对玉米产量性状测量,传统的玉米考种主要靠人工测量的方法,效率低、耗时长、精度差,严重影响了玉米育种的进程。近年来,自动化和图像处理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市面上出现了一批半自动化的玉米考种设备,比如利用工业相机测量铺于背光板的玉米籽粒,得到相关性状参数;比如利用扫描仪获取果穗图像来提取相关参数。就目前而言,市面上的玉米考种设备获取图像的方式一般需要人工放置玉米稻穗或者籽粒于测量背景板上,自动化程度低,需要进行较多的人工操作步骤。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玉米果穗高通量考种仪,实现了全自动、高通量、高精度的玉米产量性状测量,为玉米育种研究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虽然获取果穗图片并不困难,但是获取在穗籽粒的性状比较困难,一方面需要在获将果穗上全部籽粒的图片,不能出现漏记缺记,另一方面在对籽粒计数时不能出现重复计统计的情况。在完成测量工作的前提下减少人工操作的步骤,实现全自动、高通量完成玉米果穗考种,根据图像来提取玉米表型参数信息,都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玉米果穗高通量考种仪。
一种全自动玉米果穗高通量考种仪,用于实现高精度、高通量和全自动的玉米果穗表型信息获取和数字一体化数据存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玉米果穗高通量考种仪包括水平旋转托盘系统、图像采集系统、果穗推出机构、自动称重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等部分;其中,水平旋转托盘系统包括多个透明托盘,托盘用于放置待测玉米果穗,所有托盘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围绕水平旋转托盘系统的中心轴进行旋转,并在n个旋转角度停留,n≥4,便于对果穗进行不同操作;图像采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工业相机和对应光源,从不同角度获取果穗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后续图像处理分析;果穗推出机构位于水平旋转托盘系统的一侧,将测量完毕的果穗从托盘上推出;自动称重系统对果穗重量进行测量;计算机系统基于图像采集系统获得的果穗图像,利用图像处理分析手段获取果穗表型参数,并存储与所测玉米果穗有关的所有参数信息,实现数字一体化数据存储。
优选地,所述水平旋转托盘系统由伺服电机带动,旋转台底部安装原位传感器,用于旋转台的回零操作。
优选地,托盘数量为4个,旋转角度也为4个,分别对应执行果穗放入、第一角度图像获取、第二角度图像获取和果穗推出这4个操作。
优选地,第一角度为顶部视角,第二角度为底部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谷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谷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19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