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粽子的包裹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30203.3 | 申请日: | 202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彭玉慧;姚远;朱玲琳;陈召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7/126 | 分类号: | A23L7/12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江程鹏 |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粽子 包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粽子的包裹方法,属于食品生产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粽子包裹不够紧密易松脱的问题。本粽子的包裹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步骤一、初步造型:取若干张箬叶进行叠置,并从中间对折形成尖底畚斗状粽体;步骤二、加馅料:在初步造型的粽体内添加馅料;步骤三、定型:粽体多余箬叶折向料米外留体,再将箬叶多余部分回折紧靠粽体形成尖角的成型粽体;步骤四、裹扎。它包裹后的粽子大致呈正四面体,结构更加规整,包装时单位体积的摆放量更大;扎绳方法简单,且牢固不易松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粽子的包裹方法。
背景技术
粽子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一种食品,特别是在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期间食用的传统纪念食品,使用粽子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和 特殊的意义,现有的粽子包裹大多采用人工包裹,包裹后的粽子 在蒸煮后容易散开,影响食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 粽子的包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粽子的包裹 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初步造型:取若干张箬叶进行叠置,并从中间对折 形成尖底畚斗状粽体;
步骤二、加馅料:在初步造型的粽体内添加馅料;
步骤三、定型:粽体多余箬叶折向料米外留体,再将箬叶多 余部分回折紧靠粽体形成尖角的成型粽体;
步骤四、裹扎:取扎线贴紧粽体的一端,先横向绕1.5圈初 始线圈并将初始线头相压,然后在粽体中间均匀绕若干圈中间线 圈,再在粽体的另一端绕2圈相压的末尾线圈,再纵向加绕2圈 纵线圈压住初始线圈留末尾线头,最后将形成初始线圈的底线拉 直塞入线头和线尾,并将初始线头和末尾线头一起拉出。
在上述的粽子的包裹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扎线由箬叶覆盖 在馅料上方的翻折处起扎。
在上述的粽子的包裹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箬叶的线圈绕线 时均绕设在翻折盖覆在馅料上的箬叶及形成尖底畚斗状粽体的箬 叶上。
在上述的粽子的包裹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初始线头和末尾 线头一起拉出后端部相齐平。
在上述的粽子的包裹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线尾的留长为 3~4cm。
在上述的粽子的包裹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箬叶完全将料米 盖住且形成四角端整且两端大小均匀的粽体。
在上述的粽子的包裹方法中,所述步骤一中形成的粽体为三 棱柱状。
在上述的粽子的包裹方法中,所述步骤一中的箬叶的毛面相 互贴合。
在上述的粽子的包裹方法中,所述步骤二的步骤如下:先取 部分料米放入成形的箬叶中形成下部料米层;再取馅料放置在下 部料米层上;最后将剩余料米覆盖在馅料上。
在上述的粽子的包裹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馅料投入位置位 于下部料米层的中间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将箬叶由原有的三分之一位置进行叠置更改为中 间对折,可以使得包裹后的粽子大致呈正四面体,结构更加规整, 包装时单位体积的摆放量更大;
2、本发明包裹后的粽子扎绳方法简单,且牢固不易松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施例为一种粽子的包裹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初步造型:取若干张箬叶进行叠置,并从中间对折 形成尖底畚斗状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0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