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9076.5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7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辉;刘奇华;张文勇;杨小娇;余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7/104 | 分类号: | A23L7/104;A23L5/20;A21C11/22;A21C11/16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匡立岭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温 贮存 掺杂 粮焖面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焖面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1、将掺杂粮面粉经过和面形成面团,将面团放入面皮加工装置进行面皮加工制成面条;S12、将步骤S11中的面条蒸煮熟化,在熟化的面条表面进行覆水;S13、用食用油对步骤S12中覆水后的面条进行离散,在面条表面形成油膜,得到焖面;S2、菜品制备,将菜品经过洗净、高温降菌处理、翻炒、调味后,得到成品菜;S3、将S1中的焖面与S2中的菜品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经过拌和、高温杀菌处理、真空包装后得到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焖面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焖面是中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的汉族传统面食小吃,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安徽,湖北等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
现有的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不易储存,且容易坨掉导致口感不佳,在包装时往往为了防止腐烂而加入添加剂,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在制作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时常用到面皮加工装置,现有的面皮加工装置无法控制任意调节面条的厚度,且对于面条厚度的均匀度不能保证,影响面条的口感。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现有的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不易储存,且容易坨掉导致口感不佳,在包装时往往为了防止腐烂而加入添加剂,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在制作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时常用到面皮加工装置,现有的面皮加工装置无法控制任意调节面条的厚度,且对于面条厚度的均匀度不能保证,影响面条的口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焖面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掺杂粮面粉经过和面形成面团,将面团放入面皮加工装置进行面皮加工制成面条;面皮加工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旋拧转动把手,带动螺纹杆在螺纹套内转动,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套之间的螺纹连接,带动螺纹杆在支撑架内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推动滑块在滑槽内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轴承座上的第一转动轴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进而调节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之间的距离;
第二步、启动第一电机,驱动其输出端带动主动皮带轮和第二转动轴转动,主动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转动,从动皮带轮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别带动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相向转动,将面团放入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相向转动对面团进行挤压形成面皮,并推动面皮进入传送带与第三挤压辊之间,随着传送带的运动向前推进;
第三步、启动第二电机,驱动其输出端带动第四转动轴转动,第四转动轴带动切断辊转动,切断辊带动切断刀转动,对传送带上的面皮进行切割,切割后的面条跟随传送带进入面条收集室内进行收集;
S12、将步骤S11中的面条蒸煮熟化,在熟化的面条表面进行覆水;
S13、用食用油对步骤S12中覆水后的面条进行离散,在面条表面形成油膜,得到焖面;
S2、菜品制备,将菜品经过洗净、高温降菌处理、翻炒、调味后,得到成品菜;
S3、将S1中的焖面与S2中的菜品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经过拌和、高温杀菌处理、真空包装后得到常温贮存型掺杂粮焖面。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熟化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4-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9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