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充电方法、存储介质和整车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5403.X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1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何付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4 | 分类号: | H02J7/34;H01M10/44;B60L50/60;B60L58/12;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任万玲;杨仁波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系统 及其 充电 方法 存储 介质 整车 控制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充电方法、存储介质及整车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变频器、双向DC/DC模块和蓄电池,所述变频器内包括储能电容,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第一正极端连接于储能电容第一端,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第一负极端连接于储能电容第二端,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第二正极端连接于蓄电池正极端,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第二负极端连接于蓄电池负极端;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被控端接收到预充电信号后执行预充电动作,所述蓄电池的电压经所述双向DC/DC模块升压后向所述储能电容充电。本申请中的方案省略硬件预充电路中开关或继电器的控制步骤,也能进一步省略硬件预充电路,在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的同时降低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充电方法、存储介质及整车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由于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汽车等,这些新能源汽车都会用到动力电池系统。
如图1所示,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动力电池100,变频器200,DC/DC模块300和蓄电池400。其中,动力电池100内部包含由继电器SW1和预充电阻R1构成的硬件预充电路,变频器中包含储能电容器C1。在该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闭合继电器SW1,断开继电器SW2,动力电池的电流正极端是通过硬件预充电路给变频器200中的储能电容C1充电,然后经继电器SW3回到动力电池负极端,当储能电容C1的电压接近预充电的目标电压后,结束预充电过程,之后闭合继电器SW2,断开继电器SW1,向储能电容C1高压上电。完成储能电容C1的高压上电后,再启动DC/DC模块300,动力电池100通过DC/DC模块300向蓄电池400低压充电,之后,车辆可以正常运行。
由于动力电池系统对安全性要求很高,每多一步开关或者继电器的开或关,就给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带来一分不稳定性。因此,现有动力电池系统的稳定性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充电方法、存储介质及整车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系统由于需要对硬件预充电路的继电器进行控制所带来的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变频器、双向DC/DC模块和蓄电池,所述变频器内包括储能电容,其中:
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第一正极端连接于储能电容第一端,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第一负极端连接于储能电容第二端,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第二正极端连接于蓄电池正极端,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第二负极端连接于蓄电池负极端;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被控端接收到预充电信号后执行预充电动作,所述蓄电池的电压经所述双向DC/DC模块升压后向所述储能电容充电。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系统,所述动力电池系统中的动力电池内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于电芯组正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于所述储能电容第二端和电芯组负极之间;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被控端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被控端接收到高压上电信号后导通,所述动力电池向所述储能电容充电;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被控端接收到高压上电信号后,执行断路动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系统,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被控端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被控端接收到低压充电信号后导通;所述双向DC/DC模块的被控端接收到低压充电信号后,执行低压充电动作,所述动力电池的电压经所述双向DC/DC模块降压后向所述蓄电池充电。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系统,还包括电压传感器:
所述电压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储能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所述储能电容的储能电压值并输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的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54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