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陆两栖车辆大功率跨度柴油机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23207.9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2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丰;黄云龙;尹玉婷;丁技峰;成立强;张明亮;张生平;薛赪;任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 主分类号: | F01P5/10 | 分类号: | F01P5/10;F01P11/00;F01P11/02;F01P7/14;F01P7/16;F02B29/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苏冲 |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车辆 大功率 跨度 柴油机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车辆大功率跨度柴油机冷却系统,包括淡水泵,淡水泵进水端固定连通至膨胀水箱,淡水泵出水端固定连通至机油热交换器,机油热交换器另一端依次连通发动机、高压级淡水中冷器、三通阀、水散热器、海淡水换热器、海水泵、级间中冷器和高压级海水中冷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辆大功率跨度柴油机冷却系统将级间中冷器、高压级中冷器布置于海水循环系统,大部分中冷散热量通过海水冷却,相比全部中冷器布置于淡水循环的冷却系统,减少了换热环节,提高了换热效率,提升了系统紧凑性,避免了发动机进气温度低时不中冷导致的爆震烧蚀问题,在陆上高温环境,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冷却,降低了进气温度和油耗,提高了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陆两栖车辆动力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辆大功率跨度柴油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车辆发动机具有大功率跨度的特点,水上工况,车辆阻力较大,而水上工况要求车速较高,因此发动机功率较大;陆上工况,车辆阻力和发动机功率均大幅降低,而水陆工况发动机标定转速基本一致。发动机的冷却水泵一般是离心式水泵,依靠机械传动,传动比不变,满足水上工况匹配需求的冷却系统,陆上工况时将出现冷却系统功耗大,系统容易过冷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水陆两栖车辆大功率跨度发动机冷却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水陆两栖车辆大功率跨度柴油机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陆两栖车辆大功率跨度柴油机冷却系统,包括淡水泵,所述淡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通至膨胀水箱,淡水泵的出水端通过一号管路固定连通至机油热交换器一端,机油热交换器另一端通过二号管路固定连通至发动机一端,发动机另一端固定连通至高压级淡水中冷器一端,高压级淡水中冷器另一端固定连通至三通阀一端,三通阀另一端分别开设有出水口A和出水口B,出水口A通过八号管路固定连通至水散热器一端,出水口B通过九号管路固定连通至水散热器另一端,水散热器一侧固设风扇,水散热器另一端通过十号管路固定连通至海淡水换热器一端的一号进水口,海淡水换热器另一端通过十一号管路固定连通至淡水泵的进水端,海淡水换热器一端的二号进水口通过十二号管路固定连通至海水泵一端的一号出水口,且海水泵一端的二号出水口通过十三号管路固定连通级间中冷器一端,级间中冷器另一端固定连通至高压级海水中冷器一端;
所述发动机、三通阀和风扇均信号连接至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和淡水泵之间设有四号回水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四号回水管路上方还固设电磁阀,电磁阀信号连接至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级淡水中冷器和高压级海水中冷器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分为水侧和空气侧,水侧分别设有用于淡水通过的三号管路和用于海水通过的十四号管路,空气侧设有一个进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级淡水中冷器和三通阀之间还设置有节温器,所述高压级淡水中冷器通过五号管路固定连通至节温器一端,节温器另一端分别设有六号管路和七号管路,节温器通过六号管路固定连通至淡水泵的进水口,有利于快速暖机,节温器通过七号管路固定连通至三通阀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ECU,控制器的型号为9-DRIVE,电磁阀型号为NHT。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辆大功率跨度柴油机冷却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3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