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功率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23101.9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0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麦汝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余菲 |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功率 校验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功率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该射频功率校验方法包括:以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和位置为坐标,建立标签信号图;根据所述标签信号图上的坐标信息,驱动所述射频模块运行,以使所述射频模块发出射频信号至标签;接收所述标签返回的标签信号;根据所述标签信号图和所述标签信号,计算所述射频模块的读写功率。该射频功率校验方法可适应不同的标签,并选择射频模块的读写功率,实现射频模块的最佳读写功率,从而有效保证读写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射频功率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之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不接触快速信息交换和存储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结合数据访问技术,然后连接数据库系统,加以实现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从而达到了识别的目的,用于数据交换,串联起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识别系统中,通过电磁波实现电子标签的读写与通信。
现有技术中,射频模块都是在最大读取功率下,逐行对标签进行读取芯片信息操作,分析读取的结果从而得出芯片位置;由于读功率不可变,无法保证对标签读写的准确性,且无法适应不同的标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功率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射频功率校验方法可适应不同的标签,并选择射频模块的读写功率,实现射频模块的最佳读写功率,从而有效保证读写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功率校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和位置为坐标,建立标签信号图;
根据所述标签信号图上的坐标信息,驱动所述射频模块运行,以使所述射频模块发出射频信号至标签;
接收所述标签返回的标签信号;
根据所述标签信号图和所述标签信号,计算所述射频模块的读写功率。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射频功率校验方法通过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和位置建立标签信号图,从而标签信号图上每个坐标点的坐标信息都对应一组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和位置的参数;然后驱动所述射频模块运行,以使所述射频模块发出射频信号至标签,并接收所述标签返回的标签信号,从而标签信号图上每个坐标点的坐标信息还对应了一个标签信号;然后,根据所述标签信号图和所述标签信号,计算所述射频模块的读写功率,可适应不同的标签,并选择射频模块的读写功率,实现射频模块的最佳读写功率,从而有效保证读写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以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和位置为坐标,建立标签信号图的步骤,包括:
以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为横坐标、所述射频模块的位置为纵坐标,或者以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为纵坐标、所述射频模块的位置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所述直角坐标系上的各个坐标点,建立所述标签信号图,所述标签信号图包括所述坐标信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以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为横坐标、射频模块的位置为纵坐标,或者两者横坐标/纵坐标的关系互换,均不影响标签信号图的可靠性;在标签信号图上,每个坐标点的坐标信息均对应了一组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和位置的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标签信号图上的坐标信息,驱动所述射频模块运行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信号图上所有坐标点的坐标信息,获取对应的发射功率和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3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