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防突然加速的油门踏杆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0724.0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江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雷雷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B60R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2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突然 加速 油门 | ||
一种汽车用防突然加速的油门踏杆,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磁块,固定座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一,导向杆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二,固定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导向块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该汽车用防突然加速的油门踏杆,通过电磁体和线圈的配合使用,正常使用时,电磁一和电磁二均处于断电状态,这时电磁体一和电磁二均不产生磁性,使转轴和固定座可以相对转动,当突然踩动转轴时,这时电磁一和电磁二均通电,这时电磁一和电磁二相互排斥,使转轴与固定座相对固定,有效避免突然加速,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防突然加速的油门踏杆。
背景技术
1834年英国人发明的第一辆蓄电池汽车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动汽车,到了20世纪初,美国汽车市场上电动汽车、内燃机汽车和蒸汽机汽车各占三分之一的份额,1910年,随着内燃机汽车开始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而电动汽车由于续航里程短、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电动汽车一度退出市场,但是现代电动汽车发展已经不同往昔,却还是存在一些驾驶安全问题。
目前的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误操作出现一些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新手往往都会犯误将油门当做刹车的错误,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难以冷静处理问题,总会一股脑的踩下踏杆,这就会导致误踩下油门踏杆,导致车辆加速,加重交通事故的严重性,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用防突然加速的油门踏杆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防突然加速的油门踏杆,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磁块,固定座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一,导向杆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二,固定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导向块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活动槽,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介质板,转轴的内壁且靠近滑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正极板,转轴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正极板相对称的负极板,转轴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汽车用防突然加速的油门踏杆,通过电磁体和线圈的配合使用,正常使用时,电磁一和电磁二均处于断电状态,这时电磁体一和电磁二均不产生磁性,使转轴和固定座可以相对转动,当突然踩动转轴时,这时电磁一和电磁二均通电,这时电磁一和电磁二相互排斥,使转轴与固定座相对固定,有效避免突然加速,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2、该汽车用防突然加速的油门踏杆,通过电介质板和电阻的配合使用,初始状态下,电介质板将正极板和负极板相对面积减小至最小,电阻处于断路状态,突然加速时,电介质板将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相对面积增加至最大,电阻处于通路状态,从而有效控制电磁一和电磁二的通断路,提高了灵敏度,有效减小汽车的危险。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的材料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固定座不具有导磁性以及导电性,固定座起到固定各部件的作用,所述滑槽的形状为圆弧状且滑槽的尺寸小于固定座的尺寸,滑槽起到便于导向块移动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导向杆的材料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导向杆不具有导磁性以及导电性,导向杆起到限制导向块移动的作用,所述磁块的材料为铷磁铁材料且磁块外侧的磁性与电磁二内侧产生的磁性相同,磁块起到磁性传动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电磁一底部的产生的磁性与电磁二顶部产生的磁性相同,电磁一起到磁性传动的作用,所述导向块的材料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导向块的中部开设有与导向杆相适配的导向槽,导向块起到传动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雷雷,未经江雷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0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