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波长激光针刺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08027.3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8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强富瑞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5/067 | 分类号: | A61N5/067;A61H39/00;H01S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覃钊雄 |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长 激光 针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波长激光针刺仪,将多个不同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光源利用衍射光栅进行集合,在光路中对光栅的两端通过每个半导体激光器和输出耦合镜,在每个半导体激光单元的外部形成一个激光腔,每一个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过衍射光栅后,一部分透射光被输出耦合镜反射反馈回光路中,形成激光振荡使得波长锁定不变,另一部分光透射过输出耦合镜进行输出,以进入到多路光纤中对应的一路,用于对穴位进行照射。从而在一个激光针刺仪器中集合了多个不同波长的激光,满足多穴位治疗以及不同穴位针刺深度不同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治疗领域,具体而言属于一种激光针刺仪。
背景技术
20世纪60年代,Mester提出弱激光具有生物刺激作用后,低强度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逐渐被不断证实。针刺是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使用不同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穴位,激发经络气血,以调节整体功能。自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被发现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以激光束代替针具,对穴位进行有效的刺激。
与传统的毫针刺激相比,激光针刺具有其独特的优势:(1)经激光针刺输入人体的能量信息种类更多,而且能量转换途径也更多。经激光针刺而送入穴位再通过经络传送到人体脏腑的能量包括光能、热能、机械能、生化能等,而毫针送入人体的只有机械能一种。(2)与传统毫针相比,激光针刺的酸麻胀痛等针感明显降低,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更容易被儿童和老年人接受。(3)激光针刺为非接触式治疗,因此具有无菌、安全的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人体主要穴位共有365个,且分别位于皮下不同深度。根据临床针刺穴位最浅进针量的统计可以得知,52%的穴位在皮下12.5mm身处,38.5%的穴位在皮下25nm身处,而9.5%的穴位在皮下37.5mm处。位于头面部穴位一般比较浅,四肢分布的穴位相对头面部更深一些,而人体腹部和背部的穴位则距离皮下最远,需要更深的进针量。在临床中使用激光针刺时,不同波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不同,若使用同一种波长对人体各个不同深度的穴位进行针刺,则对激光入射人体皮下不同部位的深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能够满足不同穴位的针刺深度,否则容易导致皮下较浅的穴位激光摄入量过高,而较深的穴位激光穿透不到的结果。
而且,治疗过程中医生往往会选取多个穴位配伍同时针刺,以提高治疗效果,每一次治疗过程中针刺的穴位数量根据病情、年龄等差异可能在10~50个之间。若对每个半导体激光器分别配备一个光纤吸盘而制作成单个光源的激光针灸仪器,则每次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同时使用几十个独立工作的不同波长的激光针灸仪器,每个激光针刺仪器包含一套独立的激光光源、光线传输系统、光纤吸盘,并单独控制每一个针刺仪器的开关状态,对医生而言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波长激光针刺仪,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波长激光针刺仪,沿光路行进方向包括多个不同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光源组成的激光阵列、第一透镜、光栅、第二透镜、输出耦合镜、多路光纤以及光纤吸盘,所述输出耦合镜为部分反射部分透射镜;不同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光源发出的光束被第一透镜准直聚焦后进入衍射光栅,不同波长的光束被光栅衍射后以不同衍射角透过衍射光栅向后传输,被第二透镜准直后成为多束相互平行的激光光束到达输出耦合镜,一部分光线被输出耦合镜反射后反馈回光路中到达各自对应的半导体激光光源,在各个不同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光源和输出耦合镜之间形成激光振荡腔,各个波长的光束在对应振荡腔内形成激光振荡,从而实现波长锁定;另一部分光线从输出耦合镜透过后分别进入多路光纤中的一路对应光纤,并进入对应的光纤吸盘。
优选地,所述激光阵列包括三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分别用于照射人体头面部、四肢以及背腹部穴位。
优选地,所述三种不同波长的激光波长分别为600nm-700nm、800-830nm、900nm-1000nm。
优选地,光栅相对于光轴倾斜放置。
优选地,所述光栅与光轴夹角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强富瑞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强富瑞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8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浆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芯片自动贴标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