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1891.0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7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陶胜洋;冯时;杨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莹;李馨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使用 同轴 毛细管 微流控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包括圆形毛细管(1),方形毛细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底(3),所述基底上开设有孔作为视窗(4);
对针平台(5),所述对针平台设有两个,所述对针平台一侧开设带有内螺纹的孔一(5-1);所述对针平台内部同轴线上从孔一依次设置圆形槽一(5-2)、方形槽(5-3);
对针器(6),所述对针器为带有外螺纹的柱体与孔一(5-1)相匹配,对针器内部开设有圆形槽二(6-2)用以固定圆形毛细管;
接收器(7),所述接收器为带有外螺纹的柱体与孔一(5-1)相匹配,接收器内部开设有圆形槽三(7-2)用以固定圆形毛细管;
所述两个对针平台(5)分别固定于基底(3)上视窗(4)的两侧;方形毛细管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对针平台的方形槽(5-3)内,所述接收器和对针器分别置于两个对针平台的孔一(5-1)内;一根圆形毛细管一端固定于接收器(7),另一端置于方形毛细管(2)内;另一根圆形毛细管一端固定于对针器(6),另一端置于方形毛细管(2)内;
所述圆形槽一(5-2)由第一圆形槽(5-2-1)和第二圆形槽(5-2-2)组成,靠近方形槽(5-3)的第一圆形槽(5-2-1)的内径小于靠近孔一(5-1)的第二圆形槽(5-2-2)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毛细管外套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径与第二圆形槽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圆形槽的内径与圆形毛细管外径相匹配;所述方形槽内径与所述方形毛细管外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对针器的两端分别设有带内螺纹的孔二(6-1)和孔三(6-3),圆形槽二(6-2)将孔二(6-1)和孔三(6-3)连通;所述接收器靠近孔一(5-1)的一端设有带内螺纹的孔四(7-1),孔四(7-1)与圆形槽三(7-2)相通;所述孔二(6-1)、孔三(6-3)、孔四(7-1)内径均与所用的倒锥接头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圆形槽三(7-2)的一端设有旋钮,所述对针器孔三(6-3)的一端设有旋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针平台顶部开设有进液孔(5-4)与方形槽(5-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窗置于基底中心,所述视窗为一长方形孔道,用以观察方形毛细管内两个圆形毛细管内的对齐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一的长度、接收器的长度满足接收器旋进孔一的距离使圆形毛细管打磨的一端在方形毛细管内视窗的范围内移动;孔一的长度、对针器的长度满足接收器旋进孔一的距离使圆形毛细管打磨的一端在方形毛细管内视窗的范围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对针平台相对的一侧设有凹槽(5-5),凹槽内放置固定器(5-6)用以固定方形毛细管;所述固定器为柱体,与凹槽尺寸相匹配。
9.一种同轴毛细管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绘图打印:以绘图软件绘制出基底,对针平台,接收器,对针器;用3D打印技术打印;
(2)打磨圆形毛细管:将圆形毛细管一端打磨成所需锥形头;
(3)安装固定:将方形毛细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对针平台的方形槽内;将一根圆形毛细管未打磨的一端固定于对针器,将另一根圆形毛细管未打磨的一端固定于接收器;
(4)调整位置:将对针器、接收器分别旋入两个对针平台孔一中,圆形毛细管打磨的一端经圆形槽一进入方形槽置于方形毛细管内,通过旋拧对针器和接收器,调节两个圆形毛细管的相对距离,在方形毛细管内同轴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18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