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目标机动辨识的制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7906.0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1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晁涛;张凤宁;马萍;王松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目标 机动 辨识 制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目标机动辨识的制导方法。步骤1:获取信息,所述信息为视线倾角速率视线倾角qε、拦截弹相对弹道导弹的速率拦截弹相对弹道导弹的距离r;步骤2:根据步骤1的信息判断目标机动,所述目标动机包括蛇形机动、螺旋机动、常值机动、方波机动和微分博弈机动;步骤3:基于步骤2的目标机动,进行制导方法决策;步骤4:根据步骤3的制导方法决策结果,进行对二至三枚拦截弹拦截一枚弹道导弹的协同攻击时间的制导控制或协同攻击时间和角度的制导控制。本发明为了解决针对不同机动的制导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目标机动辨识的制导方法。
背景技术
导弹突防形式多样,例如蛇形机动突防、方波机动突防等,对导弹拦截技术提出重大挑战。对于不同的机动方式,任何单一制导方式都难以完成制导任务,造成制导失效或制导精度下降。
杨涛,基于微分对策理论的大气层外弹道导弹弹头机动突防策略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提出了微分博弈机动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目标机动辨识的制导方法,为了解决针对不同机动的制导问题,适用于针对不同机动的制导方法设计。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目标机动辨识的制导方法,所述制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信息,所述信息为视线倾角速率、视线倾角qε、拦截弹相对弹道导弹的速率、拦截弹相对弹道导弹的距离r;
步骤2:根据步骤1的信息判断目标机动,所述目标动机包括蛇形机动、螺旋机动、常值机动、方波机动和微分博弈机动;
步骤3:基于步骤2的目标机动,进行制导方法决策器;
步骤4:根据步骤3的制导方法决策结果,进行对二至三枚拦截弹拦截一枚弹道导弹的协同攻击时间的制导控制或协同攻击时间和角度的制导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蛇形机动具体为,
式中,代表弹道导弹机动加速度在弹道导弹弹道坐标系y轴上的分量,a1为弹道导弹蛇形机动加速度幅值,ω1为弹道导弹蛇形机动加速度频率,t为飞行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机动具体为,
式中,分别代表弹道导弹机动加速度在惯性坐标系y轴和z轴上的分量,a2为弹道导弹螺旋机动加速度幅值,ω2为弹道导弹螺旋机动加速度频率,为弹道导弹机动加速度的初始相位。
进一步的,所述常值机动具体为,
式中,代表弹道导弹机动加速度在弹道导弹弹道坐标系y轴上的分量,a3为弹道导弹常值机动加速度幅值。
进一步的,所述方波机动具体为,
式中,代表弹道导弹机动加速度在弹道导弹弹道坐标系y轴上的分量,a4为弹道导弹方波机动加速度幅值,ω4为弹道导弹方波机动加速度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微分博弈机动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7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