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废液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85493.4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君;姚刚;张浩;郗少杰;徐海云;曹红梅;张明杰;罗文键;孙秋丽;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1G9/04 | 分类号: | C01G9/04;C02F1/62;C02F101/12;C02F101/34;C02F10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周蜜 |
| 地址: | 05602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氯化锌 锌粉 废液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废液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属于六氟‑1,3‑丁二烯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和装置为:将所述废液加入沉降罐中沉降;然后将得到的上清液压入抽滤罐中,下层固体转入反应釜中;对上清液抽真空过滤,滤液存储至滤液储存罐,滤渣转入反应釜中;反应釜先用氮气置换,然后加入盐酸溶液至pH值为3~4,搅拌速度为10~30Hz;反应中保持氮气持续吹扫,得到反应液;转入薄膜蒸发器蒸发,蒸汽转至冷凝器冷凝后进入冷凝液储罐中储存,固体转至干燥设备干燥,得到氯化锌固体。所述方法和装置可以将所述废液和可溶性盐有效分离,经处理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废液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属于六氟-1,3-丁二烯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六氟-1,3-丁二烯,也称为全氟丁二烯,简称HFBD,分子式为C4F6。六氟-1,3-丁二烯是一种合成树脂和含氟物质的重要单体。目前,六氟-1,3-丁二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半导体产品的等离子介质刻蚀加工技术上。与传统的等离子蚀刻气CF4、C2F6、C3F8以及NF3相比,C4F6具有更快的蚀刻速率,高的蚀刻选择性和高深宽比。此外,按照《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国际公约要求和国际低碳社会建设的要求,需要开发使用低温室效应的电子气体,而六氟-1,3-丁二烯的全球变暖潜能(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值仅为290,大气寿命仅1.9d,是一个非常“绿色”的选择。
近年来对合成六氟-1,3-丁二烯的研究有很多种,其中使用四氯六氟丁烷和锌粉反应来制取六氟-1,3-丁二烯是其中一种较常用的方法。该反应常用水溶性醇作为溶剂促进反应,反应完成后,由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组成的有机废液不易处理,尤其是废液内锌粉及可溶性盐较多;目前所述废液普遍采用传统的蒸馏工艺进行处理,但是该工艺难以将含水、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的废液和可溶性盐进行有效分离,且经蒸馏工艺处理后的废液若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可将将含水、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的废液和可溶性盐进行有效分离,且经处理后废液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方法及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含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废液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将含水、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的废液和可溶性盐进行有效分离处理,经处理后废液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废液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含水溶性醇、氯化锌和锌粉的废液加入沉降罐中进行沉降;沉降完成后,将上清液压入抽滤罐中,下层固体转入反应釜中;对抽滤罐中的上清液进行抽真空过滤,滤液存储至滤液储存罐,滤渣转入反应釜中;
②反应釜提前使用氮气进行置换;向反应釜中加入盐酸溶液,调节至pH值为3~4,调节搅拌速度为10Hz~30Hz;反应过程中保持氮气持续吹扫,得到反应液;
③反应完成后,将步骤②得到的反应液转至薄膜蒸发器进行蒸发,蒸汽转至冷凝器冷凝后进入冷凝液储罐中储存,固体转至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得到氯化锌固体。
步骤①中:
优选沉降时间大于等于24h,抽滤罐进行抽真空过滤的压力为-0.08MPa~-0.09MPa。
优选步骤①中,滤液储罐的滤液转至冷凝液储罐。
步骤②中:
优选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54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