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84756.X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5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路卫卫;蔡会武;刘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23/12;C08K9/10;C08K3/24;C08F292/00;C08F220/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张倩 |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厚度 可控 pamma bt pp 纳米 复合 电介质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钛酸钡BT纳米颗粒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原位自由基聚合制备PMMA@BT纳米颗粒;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钛酸钡BT质量比为0.2~0.75;
2)将PMMA@BT纳米颗粒和聚丙烯PP,在190℃、转速为60r/min条件下熔融共混15min得到P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样品;所述PMMA@BT/PP中,PMMA@BT/的质量分数为5~15%;
3)将样品剪成小块试样,采用热压机在190℃、125MPa下热压成型,循环排除气泡,保压10min后取出,得到P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将钛酸钡纳米颗粒干燥后与H2O2水溶液混合,钛酸钡质量与H2O2体积比为20g:100mL超声分散处理30min后,在105℃温度下搅拌5h,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固液分离,固体依次经洗涤、离心、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得到HO-BT纳米颗粒;
1.2)将HO-BT纳米颗粒和甲苯混合,超声分散30min得到混合液;用冰醋酸调节混合液pH值为4;向混合液中缓慢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HO-BT纳米颗粒质量与甲苯体积比为15g:100mL;硅烷偶联剂KH-550的加入量为4g/100mL甲苯;然后通入氮气,80℃下搅拌24h,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固液分离,取固体用甲苯洗涤、离心;真空干燥、研磨得到APS-BT纳米颗粒;
1.3)将APS-BT纳米颗粒与二氯甲烷混合,超声分散30min,APS-BT纳米颗粒质量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3g:100mL;再加入1mL三乙胺稳定混合液,继续滴加50mL含0.56g二-溴代异丁酸的二氯甲烷溶液,冰浴3h,在室温下搅拌12h,离心固液分离;取固体用二氯甲烷洗涤、干燥,得到Br-APS-BT纳米颗粒;
1.4)将Br-APS-BT纳米颗粒加入到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分散30min,再加入CuBr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条件下通入氮气30min搅拌至溶解;再加入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搅拌反应24h;Br-APS-BT纳米颗粒质量、CuBr质量、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质量与二甲基甲酰胺体积比为4g:0.5g:0.6g:50mL;反应产物经离心固液分离,取固体产物用丙酮超声洗涤,经离心、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得到PMMA@BT纳米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MMA@BT纳米颗粒为核壳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MMA@BT纳米颗粒的壳层厚度为4~10n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的拉伸比最高为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的厚度为30~40μm或1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层厚度可控的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的介电损耗低于0.005;所述PAMMA@BT/PP纳米复合电介质薄膜储能密度最大为1.62J/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47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加工用金属轴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洄游鱼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