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连杆驱动弯度可变的变形机翼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82267.0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0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高鑫宇;蔡清青;聂旭涛;张伟;唐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48 | 分类号: | B64C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621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连杆 驱动 弯度 可变 变形 机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连杆驱动弯度可变的变形机翼,包括机翼本体、连杆驱动组件以及转轴连接组件,机翼本体由多段机翼模块组成,机翼模块之间一次通过转轴连接组件转动连接,连杆驱动组件将各机翼模块进行有机结合,使各机翼模块能在直线运动驱动下形成指关节式的弯度变形,采用的连杆驱动组件驱动效率高,可实现机翼大范围弯度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航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机翼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连杆驱动弯度可变的变形机翼。
背景技术
机翼是决定飞机整体空气动力的关键部件,其外形对于飞机的综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在不同的飞行环境和飞行任务下,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机翼的自身气动外形能够改变飞机的升阻比、起降距离、油耗、航程、机动性和隐身性等性能参数,从而使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保持总体性能最优。
由于变形机翼具有种种优势,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外就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就研制了一系列可变后掠翼飞机,例如X5(1951-1958),F111(1964-2010),F-14(1970-2006)。近年来,美国在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可变形飞行器结构(MAS)”极化和“智能翼”的资助下,继续研制了可变后掠机翼以及变弯度机翼。此外,国外多所大学和公司也开展了多个种类的变形机翼研究工作,包含折叠机翼、变后掠机翼、变展长机翼、变弯度机翼、变弦长机翼、变厚度机翼以及变翼尖机翼等。中国虽在变形机翼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相较于国外较晚,但也有高效和研究所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等。
对于变弯度机翼,机翼飞行过程中弯度变化将带来升力、阻力的变化,根据飞行阶段的不同改变机翼弯度将有利于提高机翼飞行效率,到达增升减阻的目的。目前,用于机翼弯度变形的机构较多,但是各有优劣,在变形范围、机构重量、机构效率等方面难以到达尽善尽美,尤其存在机翼大范围弯度变形难、驱动机构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机翼大范围弯度变形难、驱动机构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连杆驱动弯度可变的变形机翼,该变形机翼利用基于曲柄滑块机构原理的连杆驱动组件,能够在直线运动驱动下实现机翼机构指关节式的弯度变形。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连杆驱动弯度可变的变形机翼,包括机翼本体、连杆驱动组件以及转轴连接组件,所述机翼本体包括机翼模块Ⅰ、机翼模块Ⅱ、机翼模块Ⅲ以及机翼模块Ⅳ,所述机翼模块Ⅰ为固定段;所述连杆驱动组件设置于机翼本体内部,包括滑块、驱动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
所述机翼模块Ⅱ与机翼模块Ⅰ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机翼模块Ⅲ与机翼模块Ⅱ通过第二转轴铰接,机翼模块Ⅳ与机翼模块Ⅲ通过第三转轴铰接,
所述滑块安装于机翼模块Ⅰ上,并与机翼模块Ⅰ滑动连接;驱动连杆的一端端部与滑块铰接,其另一端端部与第二转轴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端部铰接于机翼模块Ⅰ,其另一端端部铰接于机翼模块Ⅲ;第二连杆的一端端部铰接于机翼模块Ⅱ,其另一端端部铰接于机翼模块Ⅳ;
当滑块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机翼模块Ⅰ做沿水平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时,在连杆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机翼模块Ⅱ、机翼模块Ⅲ以及机翼模块Ⅳ分别绕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转动一定角度,机翼本体形成指关节式运动的弯度变形。
上述基于连杆驱动弯度可变的变形机翼,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形成交叉结构可进一步确保机翼模块Ⅱ、机翼模块Ⅲ以及机翼模块Ⅳ分别绕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转动的方向一致,机翼结构仅发生弯度变形,翼型不会发生大的突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连杆与第一连杆形成交叉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2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料理机
- 下一篇:通俗腔蚓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其多态性引物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