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转式装车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9059.5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0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冯宝林;张洪波;叶晓东;高磊;孟丹;岳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G67/04 | 分类号: | B65G67/04;B65G47/82;B65G47/26;B60B3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孙静楠;何梅生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转 装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转式装车机,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于车架上的排货台结构、排列台结构和卸货结构,轮转主轴位于排货台结构和卸货结构之间,通过排列台支架转动安装于车架上方,排列台连接架连接固定于轮转主轴上,各排列台单元沿轮转主轴周向设置,与排列台连接架挂接,构成排列台结构。本发明的排列台结构包括沿轮转主轴周向设置的各排列台单元,在一个排列台单元配合排货台结构进行装载作业时,另一个排列台单元可配合卸货结构同时进行卸货作业,装车机的各结构均持续保持工作状态,有效工作时长占比高,大大提高了装车机的工作效率;转向轮和动力轮共同作用可实现装车机在车厢内横向位置的调整,提高装车机的横向卸货覆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货物装车的装车机。
背景技术
装车设备是一种用于批量进行货物的装车或卸货的机械化设备。传统人力搬运、叉车、吊车等装车方式由于存在效率低、功能单一等缺点已经逐渐被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装车设备取代。随着现代工业、物流业、机器人、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行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装车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装车设备不仅需要实现自动化,还需具备高效、可靠、适应性强的特点。
现有的装车设备主要由吸盘、输送带、伸缩架、拨杆、现有卸货平台和气压杆构成,其装车的工作过程为货物由吸盘吸附固定,运送至输送带,再由输送带输送至预先调整好角度的伸缩架,随后到达卸货平台,并在拨杆的作用下按一定时序排列于卸货平台上,再由卸货平台调整排列,最后由气压杆推送至车厢内。
现有的装车设备工作时,在货物到达卸货平台后,吸盘、输送带和伸缩架都处于待机状态,直至卸货平台将货物摆放至车厢内并复位后,吸盘、输送带和伸缩架才重新开始工作,装车设备进入下一工作循环,导致其整体工作效率低,卸货作业不能与装载作业同时进行,每个结构的有效工作时长占比低。同时,当货物较重时,拨杆受力大且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长期工作易疲劳失效,导致货物装车效率低甚至无法有效推动货物,影响装车机的正常工作。此外,现有的装车设备无法在车厢内横向移动,导致装车设备横向空间卸货范围覆盖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轮转式装车机。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转式装车机,车架底部安装动力轮和转向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排货台结构、排列台结构和卸货结构;
排货架直立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排货台滑轨连接固定于所述排货架上,排货推杆滑轨滑动安装于所述排货架上,排货台和排货推杆分别滑动安装于所述排货台滑轨和所述排货推杆滑轨上,构成所述排货台结构;所述排货推杆滑轨与所述排货架形成z向滑动副,所述排货台与所述排货台滑轨形成x向滑动副,所述排货推杆与所述排货推杆滑轨形成y向滑动副;
纵向滑轨直立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横向滑轨和卸货推杆滑轨滑动安装于所述纵向滑轨上,所述卸货平台和所述卸货推杆分别安装于所述横向滑轨和所述卸货推杆滑轨上,构成所述卸货结构;所述横向滑轨和所述卸货推杆滑轨与所述纵向滑轨形成z向滑动副,所述卸货平台与所述横向滑轨形成x向滑动副,所述卸货推杆与所述卸货推杆滑轨形成y向滑动副;
轮转主轴位于所述排货台结构和所述卸货结构之间,通过排列台支架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方,排列台连接架连接固定于所述轮转主轴上,各排列台单元沿所述轮转主轴周向设置,与所述排列台连接架挂接,构成所述排列台结构;所述轮转主轴的轴线沿x向设置,所述轮转主轴与所述排列台支架形成绕x向的转动副,所述排列台单元与所述排列台连接架形成绕x向的自由转动副。
进一步的,所述轮轴与转向轮轴承转动连接,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向轮轴承顶部,所述转动杆顶端连接固定支撑架,所述轮轴的外端和内端分别连接固定轮体和球关节,所述球关节连接有与转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驱动杆,构成所述转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9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烫伤康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工业互联网环保设备监控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