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的助磨剂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74177.7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庆;王超;王征;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天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32 | 分类号: | C04B24/32;C04B103/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 地址: | 252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硅酸盐水泥 早期 强度 助磨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的助磨剂,其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醇胺类化合物10‑30份、多元醇5‑20份、葡萄糖酸钠0.1‑3份、改性减水剂0.1‑3份、六偏磷酸钠0.5‑2份、酒石酸0.5‑3份、糖钙0.3‑3份、改性分散剂0.3‑1.5份、水20‑100份。将本发明的助磨剂添加到硅酸盐水泥中,对水泥有良好的助磨效果,明显降低水泥磨料的粒度,增加比表面积,进而增强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的助磨剂。
背景技术
水泥是一种最常用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力、国防等工程,水泥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磨机来磨成粉末,按照现有的水泥粉磨工艺,磨机仓内经常出现过粉磨现象,产生静电吸附包球现象,为解决该问题,通常会在水泥粉磨过程中加入助磨剂。
水泥助磨剂是在水泥熟料的粉磨过程中,加入少量的外加物质(液体或固体的物质),能够显著提高粉磨效率降低能耗,而又不损害水泥性能的化学添加剂。
水泥助磨剂的应用与水泥工业其他的“节能减排”途径相比较,几乎不需要增加任何的固定资产投资,直接掺入后,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一方面,使用水泥助磨剂能够提高水泥磨机的台时产量,从而直接降低了粉磨电耗;另一方面,因水泥助磨剂还可以激发工业废渣的活性,降低水泥熟料的使用量,从而节省了因生产水泥熟料而造成的煤、电消耗,并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工业废渣的利用效率,使其资源化效率提高,在实现“节能”效果的同时,也达到了“减排”的目的。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如氢氧化钙、水化硫铝酸钙、C-S-H凝胶等在侵蚀环境中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的特征,单采用普通水泥和调整水灰比的方法不能解决水泥基材料的强度等问题。
中国专利CN103771753A公开了一种水泥助磨剂,原料包括工业废液;醇胺类化合物;聚合多元醇;废糖渣;催化剂。用廉价且本急需要处理的工业废液和废糖渣等代替传统的原材料,不仅大大地降低了成本,而且同时能解决工业生产时产生的废液和废渣,更环保。
中国专利CN103553407A公开了一种水泥助磨剂的制备方法,将三异丙醇胺与水混合加热得到溶液A;将硅灰加入到十二烷基苯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溶液B;在搅拌条件下,依次向溶液A加入醋酸钠、溶液B、糖醚、乙二醇、三乙醇胺得到水泥助磨剂。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所得水泥助磨剂质量稳定,对水泥的性能有较好改善作用。
现有的助磨剂在使用过程中早强效果较差,因此为了满足早期强度,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水泥早期强度且添加量低的水泥助磨剂。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的助磨剂。该助磨剂添加到强度等级为42.5的硅酸盐水泥中对水泥进行粉磨,其3天抗压强度可达到24MPa以上,28天抗压强度可达49MPa以上。本发明的助磨剂极大提高了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
本发明的助磨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醇胺类化合物10-30份、多元醇5-20份、葡萄糖酸钠0.1-3份、改性减水剂0.1-3份、六偏磷酸钠0.5-2份、酒石酸0.5-3份、糖钙0.3-3份、改性分散剂0.3-1.5份、水20-100份;
优选的,所述助磨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醇胺类化合物10-20份、多元醇5-10份、葡萄糖酸钠0.1-1.5份、改性减水剂0.1-2份、六偏磷酸钠0.5-2份、酒石酸1-3份、糖钙0.3-1份、改性分散剂1-1.5份、水30-50份。
优选的,所述醇胺类化合物为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或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醇胺类化合物为三乙醇胺。
优选的,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天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天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1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