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67884.3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1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细政;卢张宇;万琴;袁小芳;王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8G1/052 | 分类号: | G08G1/052;E01F9/60;E01F9/608;E01F9/658;E02D5/80;F26B21/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速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4 | 代理人: | 高早红 |
| 地址: | 4111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同 车辆 弯道 车速 报警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所述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块,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块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卡紧钢钎。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通过转动第一转动块带动卡紧钢钎转动使得卡紧钢钎插入地面的内部,从而实现了对装置的安装,紧接着转动第二转动块带动间接使得卡紧杆移动至泥土的内部,从而可以卡紧钢钎在泥土内部的稳定性,反之,通过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间接带动卡紧杆进入空腔的内部,从而便于卡紧钢钎向上移动,通过转动第一转动块带动卡紧钢钎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装置的拆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路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现有的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大多数通过固定安装在混凝土上,并且工作人员在安装时工作强度大,且不便于进行拆装,进而不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或更换维修,且现有的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大多数安装在防护箱的内部,然而现有的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用防护箱不具备除潮功能,进而在防护箱的内部过于潮湿时,容易导致防护箱内部的设备出现短路的现象,甚至导致设备烧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不便于进行拆装,且现有的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大多数安装在防护箱的内部,然而现有的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用防护箱不具备除潮功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弯道车速报警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块,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块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卡紧钢钎,两个所述卡紧钢钎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装置槽,若干个所述装置槽内壁的一侧均开设有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卡紧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卡紧杆,所述卡紧杆滑动连接于通孔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卡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卡紧杆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侧且位于卡紧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装置槽内壁上,两个所述卡紧钢钎的顶端均开设有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内壁的两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块,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块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杆,两个所述挤压杆的底端均为圆锥状设置,且圆锥的弧度与弧形槽配套使用。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杆,所述支撑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装置本体。
优选的,两个所述卡紧钢钎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螺纹块的顶部固定套设有第一转动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脚踩板,两个所述脚踩板的顶部均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防护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除湿箱,所述除湿箱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除湿箱和防护箱并延伸至防护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除湿箱内壁的两侧之间且位于抽风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和抽风机的吸风口连通有第二管道。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固定箱内壁的顶部和挤压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固定箱内壁的底部放置有吸水海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程学院,未经湖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78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