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7335.6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8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姚义广;万耀方;孙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智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2 | 分类号: | G06V40/12;G06V40/13;G06V10/75;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利用手指指纹散发的电磁波信息,经过MEMS把电磁波的信息转换成电流去激活CCD/CMOS,MEMS电磁波的接收点输出的电流和CCD/CMOS的成像AA区的像素点一一对应,更立体的显示出手指指纹。再经过图像处理器的预处理,中值去噪,自适应二值处理,细化处理,去除毛刺断裂干扰;图像处理器对指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用边缘信息判别法去除大量伪特征点;然后对得到的指纹图像与之前录入的指纹图像进行匹配,使用结构特征的点匹配算法,对校准点集进行匹配,匹配的特征点个数在两个点集中所占比例大约在65%范围内就可以判定成功。本指纹识别的方法具有识别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无需外挂光源且省电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指纹识别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电容指纹识别和光学指纹识别。
电容指纹识别,电容式指纹传感器作用时,手指是电容的一极,另一极是是硅芯片数组,透过人体自带的微电场与电容传感器之间产生的微电流,指纹的波峰波谷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形成电容高低差,来描绘出指纹的图形。
光学指纹识别,需外挂光源(OLED/红外灯/其他发光器件等),发射出光线到棱镜上,手指的指纹起伏线影响光的反射,然后光反射到透镜上,聚集在CCD/CMOS上,因为反射光的强弱,形成不同的纹路,绘制成手指的指纹。
但是,目前市场上指纹识别的方法需外挂光源识别,耗时久,耗电高,抗干扰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识别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无需外挂光源且省电的指纹识别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包括棱镜、MEMS传感器、面阵CCD/CMOS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所述棱镜、MEMS传感器和面阵CCD/CMOS传感器依次排列;MEMS传感器上的电磁波接收点与面阵CCD/CMOS传感器上的像素点一一单独对应;
包括以下步骤:
S1:手指按压在棱镜上,手指指纹发射和反射电磁波,电磁波通过棱镜传输至MEMS传感器;
S2:MEMS传感器收集手指的指纹散发的电磁波的信息转换成电流传输至面阵CCD/CMOS传感器的像素点,激活面阵CCD/CMOS传感器的像素点;
S3:利用metal wiring读出像素点的电信号,并将像素点的电信号传递给ADC,进行去躁和数模转换,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图像处理器;
S4:图像处理器对得到的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对指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目标指纹图像。
还包括步骤S5:图像处理器获取之前录入的预设指纹模板,将得到的目标指纹图像和预设指纹模板进行匹配,匹配成功时,执行与目标指纹标识对应的目标操作。
具体的,步骤S2中,MEMS传感器收集指纹散发的电磁波的信息形成电子组,电磁波中自带电子能量,电磁波的电子对进入二极管,激发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融合之后,电子对统一方向进入电容,形成电流,电容两端具有电势差,形成电压。
具体的,步骤S3中,进行去躁时,采用CDS去除reset noise,fpn。
具体的,步骤S4中,对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时,通过灰度分割法对指纹图像进行分割,利用中值滤波去躁,通过自适应二值的方法处理图像,最后再对图像进行细化处理并去除毛刺、断裂干扰。
具体的,步骤S4中,对指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时,采用边缘信息判别法,去除边界伪特征点,根据隆起线和谷线的结构特征去掉毛刺、隆起或谷的伪特征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智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智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7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摘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肿瘤酸环境响应的纳米前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