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微硅粉的制备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61297.3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5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 发明(设计)人: | 宗冰;鲍守珍;张婧;王生红;史正斌;王体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亚硅硅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28;B02C23/14;B02C23/24;B02C7/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成智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5 | 代理人: | 刘挺 |
| 地址: | 810007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纯 微硅粉 制备 方法 系统 | ||
1.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硅棒对磨装置(1),所述硅棒对磨装置(1)的腔体内设置有用于供给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调节阀(11)、对磨出料口(12)以及多个硅棒夹持转动机构(13),所述惰性气体调节阀(11)设置在所述硅棒对磨装置(1)的顶部,多个所述硅棒夹持转动机构(13)两两相邻设置;
第一过滤装置(2),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依次包括第一区间(21)、第二区间(22)以及第三区间(23),所述第一区间(21)与所述第二区间(22)通过第一滤网(24)分隔,所述第二区间(22)与所述第三区间(23)通过第二滤网(25)分隔,所述第二滤网(25)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滤网(24)的目数,所述第一区间(21)与所述对磨出料口(12)连通;
研磨装置(4),所述研磨装置(4)的腔体内设置有研磨进料口、研磨出料口以及用于研磨微硅粉的研磨机构,所述研磨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区间(21)连通;
第二过滤装置(3),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依次包括第四区间(31)、第五区间(32)以及第六区间(33),所述第四区间(31)与所述第五区间(32)通过第三滤网(34)分隔,所述第五区间(32)与所述第六区间(33)通过第四滤网(35)分隔,所述第四滤网(35)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三滤网(34)的目数,所述第四区间(31)与所述研磨出料口连通;
第一存储器(5),所述第一存储器(5)分别与所述第二区间(22)以及所述第五区间(32)连通;
第二存储器(6),所述第二存储器(6)分别与所述第三区间(23)以及所述第六区间(33)连通;
其中,通过通入惰性气体至所述硅棒对磨装置(1)的腔体内,能够解决微硅粉易氧化、团聚、吸湿和被污染的问题,为所述硅棒对磨装置(1)的腔体内提供微正压环境,有利于将硅棒对磨产生的热量带出所述硅棒对磨装置(1)的腔体内,防止微硅粉高温氧化,并且能使产生的微硅粉输送至所述硅棒对磨装置(1)的腔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机构包括上研磨盘(41)、下研磨盘(42)以及升降转轴(43),所述上研磨盘(41)与所述升降转轴(43)转动连接,所述下研磨盘(42)设置在所述研磨机构的底部,所述升降转轴(43)设置在所述研磨机构的顶部,所述上研磨盘(41)的研磨面朝向所述下研磨盘(42)的研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转轴(43)内部设置有惰性气体管道(431),所述上研磨盘(41)的研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惰性气体管道(431)连通的出气孔(4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研磨盘(41)的研磨面以及所述下研磨盘(42)的研磨面分别设置有高纯多晶硅涂层(4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研磨盘(41)的研磨面设置有多个凹点(411),多个所述凹点(411)环状分布或者散射状分布在所述上研磨盘(41)的研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24)的目数与所述第三滤网(34)的目数相同,所述第二滤网(25)的目数与所述第四滤网(35)的目数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区间(31)还与所述研磨进料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棒对磨装置(1)还设置有用于监控其腔体内部温度的温控装置(14)以及用于检测其腔体内部压力的压力表(15)。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对磨出料口(12)连接的真空泵(7)。
10.高纯微硅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纯微硅粉的制备系统,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将多个硅棒一一固定在硅棒对磨装置(1)内的多个硅棒夹持转动机构(13)上;
步骤S20,启动硅棒对磨装置(1)并通入惰性气体,多个硅棒两两之间进行对磨得到第一微硅粉,第一微硅粉进入第一过滤装置(2)的第一区间(21)内;
步骤S30,第一区间(21)内的一部分第一微硅粉通过第一滤网(24)过滤出第二微硅粉并进入第二区间(22)内;
步骤S31,第一区间(21)内的另一部分第一微硅粉进入研磨装置(4)内研磨后,进入第二过滤装置(3)的第四区间(31)内;
步骤S40,第二区间(22)内的一部分第二微硅粉通过第二滤网(25)过滤出第三微硅粉并进入第三区间(23)内;
步骤S50,第四区间(31)内的一部分第一微硅粉通过第三滤网(34)过滤出第二微硅粉并进入第五区间(32)内;
步骤S51,第四区间(31)内的另一部分第一微硅粉进入研磨装置(4)内再研磨后,再进入第四区间(31)内,并再执行步骤S50;
步骤S60,第五区间(32)内的一部分第二微硅粉通过第四滤网(35)过滤出第三微硅粉并进入第六区间(33)内;
步骤S70,将第三区间(23)以及第六区间(33)内的第三微硅粉送入第二存储器(6);
步骤S80,将第二区间(22)以及第五区间(32)内的第二微硅粉送入第一存储器(5);
其中,第二微硅粉的粒径小于第一微硅粉的粒径,第三微硅粉的粒径小于第二微硅粉的粒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亚硅硅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亚硅硅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129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