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短距离布置的炉卷轧机生产线及轧制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52203.6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5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博;赵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1/26 | 分类号: | B21B1/26;B21B1/34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短 距离 布置 轧机 生产线 轧制 工艺 | ||
本发明超短距离布置的炉卷轧机生产线及轧制工艺,涉及冶金热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短距离布置的炉卷轧机设备及轧制工艺。本发明包括:依次设置并顺序连接的炉区设备、炉卷轧机区设备、精轧机区设备和卷取区设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缩短了可逆轧机前后的运输辊道长度,使整套生产线的距离较短,较目前常见的炉卷轧机生产线长度方面缩短约130m,厂房占地面积和土建方面的投资大大减少。该生产线的带钢进入卷取炉穿带及保温加热的次数为2次;而目前常见炉卷轧机生产线的带钢进入卷取炉穿带及保温加热的次数为4‑6次。因此该生产线使卷取炉穿带事故率减小,并使带钢在卷取炉内的氧化时间缩短,从而提高了带钢的成材率和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超短距离布置的炉卷轧机生产线及轧制工艺,涉及冶金热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短距离布置的炉卷轧机设备及轧制工艺。
背景技术
炉卷轧机生产线的特点是工艺布置及生产非常灵活,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炉卷轧机生产线工艺布置型式为1+1或1+1+3。其中1+1布置型式为1架可逆式粗轧机+1架可逆式炉卷轧机;1+1+3布置型式为1架可逆式粗轧机+1架可逆式炉卷轧机+3架精轧机组。基于上述生产线工艺特点,使其可逆粗轧机前后的运输辊道长度较长,导致整套生产线的距离较长,即1#加热炉中心线至1#地下卷取机中心线距离一般为350m以上,厂房占地面积较大。因此上述炉卷轧机生产线工艺布置不适用于厂房面积较为受限的钢铁企业。
因此如何在保证生产的钢种范围、生产效率、年产量、产品厚度规格、产品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等方面不损失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工艺布置,缩短生产线总长度,减少土建方面的投资,适用于厂房面积较为受限的钢铁企业是本发明的关键。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超短距离布置的炉卷轧机生产线轧制工艺,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现有炉卷轧机可逆粗轧机前后的运输辊道长度较长,导致整套生产线的距离较长,厂房占地面积较大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超短距离布置的炉卷轧机生产线轧制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超短距离布置的炉卷轧机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并顺序连接的炉区设备、炉卷轧机区设备、精轧机区设备和卷取区设备;
进一步地,炉区设备包括:装钢机、加热炉和出钢机;加热炉至少为一座,在其上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置有装钢机和出钢机;
进一步地,炉卷轧机区设备包括:依次设置并顺序连接的高压水除鳞机、入口卷取炉、立辊轧机、双机架串列布置炉卷轧机和出口卷取炉;
进一步地,双机架串列布置炉卷轧机包括:依次设置并顺序连接的一号四辊可逆式炉卷轧机和二号四辊可逆式炉卷轧机,并在二者之间设置炉卷轧机间活套;在一号四辊可逆式炉卷轧机的入口侧设置有炉卷轧机入口侧导板;在二号四辊可逆式炉卷轧机的出口侧设置有炉卷轧机出口侧导板;
进一步地,精轧机区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一号四辊不可逆式精轧机、二号四辊不可逆式精轧机和三号四辊不可逆式精轧机;所述的一号四辊不可逆式精轧机和二号四辊不可逆式精轧机之间设置有一号精轧机间活套;所述的二号四辊不可逆式精轧机和三号四辊不可逆式精轧机之间设置有二号精轧机间活套;
进一步地,卷取区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层流冷却装置和一台地下卷取机;所述的地下卷取机的入口侧设置有卷取机前侧导尺和夹送辊。
进一步地,立辊轧机的数量为一台或两台;
进一步地,立辊轧机为一台时,布置在一号四辊可逆式炉卷轧机和二号四辊可逆式炉卷轧机之间;
进一步地,立辊轧机为两台时,分别布置在一号四辊可逆式炉卷轧机的入口侧和二号四辊可逆式炉卷轧机的出口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未经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22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