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看护机器人的看护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1998.9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彭必昌;黄建光;陈建尧;林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4 | 分类号: | G08B21/04;G01K13/00;G06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爱涛 |
地址: | 325014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看护 机器人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看护机器人的看护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传感器进行室内空间扫描,获取室内空间内人员的图像;根据所述图像以及已录入的待看护人员的图像确定待看护人员;对所述待看护人员进行锁定,并实时获取所述待看护人员的位置信号;根据位置信号自动跟随所述待看护人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看护机器人的看护方法及系统,提高了看护机器人的智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看护机器人的看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需要被看护的人员的数量在急剧上升。其中,随着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加,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如果老人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将耽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因而对老年人及时、有效的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还有稚嫩的孩童,还有虚弱的病人,在寻常家庭中均需要人随时陪同照顾,否则很容易发生各种不同的危险,现有的看护机器人不能实时跟随待看护者,并且,不能准确的识别出待看护者。因此,亟需一种新的看护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看护机器人智能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看护机器人的看护方法及系统,提高看护机器人的智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看护机器人的看护方法,包括:
利用传感器进行室内空间扫描,获取室内空间内人员的图像;
根据所述图像以及已录入的待看护人员的图像确定待看护人员;
对所述待看护人员进行锁定,并实时获取所述待看护人员的位置信号;
根据位置信号自动跟随所述待看护人员。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图像以及已录入的待看护人员的图像确定待看护人员,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图像确定室内空间的人员数量;
当所述人员数量不等于1个时,则返回所述利用传感器进行室内空间扫描,获取室内空间内人员的图像的步骤;
当所述人员数量等于1个时,则判断所述图像是否与所述已录入的待看护人员的图像相同;
若相同,则将所述图像对应的人员确定为所述待看护人员;
若不同,则返回所述利用传感器进行室内空间扫描,获取室内空间内人员的图像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图像以及已录入的待看护人员的图像确定待看护人员,之后还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待看护人员的体温值;
判断所述体温值是否超过体温阈值;
若超过,则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所述体温值发送至紧急联系人;
若没有超过,则返回实时获取所述待看护人员的体温值的步骤,继续监测。
可选的,所述实时获取所述待看护人员位置信号,之后还包括:
获取室内空间内的声音信号;
判断所述声音信号是否超过声音阈值;
若超过,则对所述待看护人员进行抓图,并将抓图后的图像发送至紧急联系人;
若不超过,则返回所述获取室内空间内的声音信号的步骤。
一种基于看护机器人的看护系统,包括:
室内空间内人员的图像获取模块,用于利用传感器进行室内空间扫描,获取室内空间内人员的图像;
待看护人员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以及已录入的待看护人员的图像确定待看护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国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19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汽车轮毂结构
- 下一篇:一种耐高压的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