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伸缠绕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9015.8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7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斌;李辉;王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鸿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6;B32B27/20;B32B33/00;C08L23/06;C08L23/16;C08J5/18;C08L23/08;C08K9/06;C08K3/04;C08L67/02;C08L67/04;C08L3/02;B65D65/40 |
代理公司: | 苏州汇德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6 | 代理人: | 郭海涛 |
地址: | 31520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缠绕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伸缠绕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缠绕膜生产技术领域。拉伸缠绕膜由7层材料组成,其中第一层和第六层的原料相同,第三层和第五层的原料相同,各层材料均以聚乙烯为基体,其中第二层为定制茂金属聚乙烯,同时在第七层材料中加入乙丙弹性体,可赋予缠绕膜更高的拉伸性能,此外在各层中还可加入硅烷偶联剂预处理的碳纳米管,改善缠绕膜的各向异性;并且在制备工艺中采用改进的螺杆挤出机,改变了加料段、压缩段和均化段的长度比,同时在螺杆挤出时和牵引收卷时的工艺参数也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的拉伸缠绕膜尺寸更薄,性能更加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缠绕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伸缠绕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缠绕膜是当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缠绕膜,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包装,而聚乙烯薄膜很难降解,每年市场上都会有上百万吨的聚乙烯缠绕膜产出,这些大量的聚乙烯缠绕膜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聚乙烯缠绕膜的质量及品种升级,减少聚乙烯缠绕膜的使用量,对用户而言可使用更少量的缠绕膜来实现同样的使用需求,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也会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当前国内市场上的聚乙烯缠绕膜以20μm的产品为主流,国外市场已经减薄趋势明显以13μm产品为主,未来主流趋势就是减薄。产品减薄、用户使用成本降低,以及减少污染等使用需求,就要求生产厂商提高聚乙烯缠绕膜的工艺,以生产出薄型的聚乙烯缠绕膜。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9181195A(一种超薄薄膜及其生产方法)中,以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作为基材,并添加茂金属、PIB(聚异丁烯)和氧化石墨烯,以及聚异戊二烯和聚氨酯等,一方面降低薄膜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薄膜的机械加工性和粘性,同时又提高了薄膜的温度适应范围,促进薄膜的自粘性等,最终得到的薄膜厚度为5-10μm;但是这种薄膜的机械强度有所下降,同时该缠绕膜中添加有多种高分子材料,因此该薄膜更难降解,所以环境污染程度更高。
因此生产一种超薄、同时又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聚乙烯缠绕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拉伸缠绕膜较厚、同时机械强度偏低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伸缠绕膜,由7层材料组成,自拉伸缠绕膜的内侧至外侧,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所述第一层和第六层的原料相同,第三层和第五层的原料相同;所述第一层至第七层的原料质量比为1:0.5-1.2:0.3-1.1:0.4-1.2:0.3-1.1:1:1.2-2.1;
按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层和第六层的原料包括5-18份茂金属聚乙烯;所述第二层的原料包括5-15份茂金属聚乙烯;所述第三层和第五层的原料包括5-18份茂金属聚乙烯;所述第四层的原料包括15-4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七层的原料包括1-10份茂金属聚乙烯和1-10份乙丙弹性体。所述乙丙弹性体中,乙烯的含量为10-50wt%,密度为0.85-0.92g/cm3,熔融指数为8-15g/10min。符合该性能参数的乙丙弹性体成型性能优异,并且能够与基体材料聚乙烯发生良好的共熔,不会产生相分离,因此可提高拉伸缠绕膜的拉伸性能。
在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的原料中,均加入5-10份预处理的碳纳米管;所述预处理的碳纳米管为经硅烷偶联剂预处理的羧基化碳纳米管。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和KH570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预处理的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羧基化碳纳米管加入质量分数为5-15%的硅烷偶联剂水溶液中,进行超声分散处理,分散均匀后,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即得到预处理的碳纳米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鸿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鸿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9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