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的稳定性实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46105.1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1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段付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7/04;G01M17/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车辆 稳定性 实验 设备 | ||
1.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的稳定性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箱(1)、车轮体(3)、车底盘(4)、加强筋条杆(5)、辊杆(6),所述电控箱(1)设置于检测试验架槽(2)侧面,所述车底盘(4)上设置用于加固车底盘(4)的加强筋条杆(5),所述辊杆(6)与车轮体(3)活动连接,所述车轮体(3)设置于辊杆(6)的两端,所述检测试验架槽(2)与车轮体(3)机械连接;
所述检测试验架槽(2)设有与垫撑簧座(2B)形成浪涌式跑道槽效果的绕转轴环架(2A);所述绕转轴环架(2A)安装于凝胶柱块(2C)的内部,所述垫撑簧座(2B)与凝胶柱块(2C)相配合,所述凝胶柱块(2C)水平设置于凹槽体(2D)的内部;
所述绕转轴环架(2A)包括旋桨撑板(2A1)、联轴横轨架(2A3),所述旋桨撑板(2A1)插嵌在轴盘环(2A2)的内部,所述联轴横轨架(2A3)两侧分别安装有轴盘环(2A2);
所述旋桨撑板(2A1)包括扇板条框块(2A11)、簧丝滑块(2A12)、承压筒槽(2A13),所述扇板条框块(2A11)与簧丝滑块(2A12)相配合,所述簧丝滑块(2A12)插嵌在承压筒槽(2A13)的顶部;
所述垫撑簧座(2B)包括垫撑帽板(2B1)、簧管支座(2B2),所述垫撑帽板(2B1)安装于簧管支座(2B2)的顶部上,所述垫撑帽板(2B1)与簧管支座(2B2)机械连接;
所述垫撑帽板(2B1)包括偏转滚珠(2B11)、弧罩帽槽(2B12),所述偏转滚珠(2B11)安装于弧罩帽槽(2B12)的内部,所述弧罩帽槽(2B12)嵌套于横格槽条板(2B13)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稳定性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1)包括拉扣侧板(11)、电器控制箱(12),所述拉扣侧板(11)安装于电器控制箱(12)的左侧,所述拉扣侧板(11)与电器控制箱(12)紧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稳定性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扣侧板(11)包括弯钩角架(111)、密封条架(112)、柱板槽块(113),所述弯钩角架(111)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于密封条架(112)的上下两侧,所述密封条架(112)插嵌在柱板槽块(11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稳定性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体(3)由车胎环(31)、轮毂(32)组成,所述轮毂(32)安装于车胎环(31)的内部,所述车胎环(31)与轮毂(32)嵌套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人驾驶车辆的稳定性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胎环(31)包括环轨槽(311)、碳刷块(312)、撑架框板(313),所述环轨槽(311)与碳刷块(312)机械连接,所述碳刷块(312)嵌套于撑架框板(313)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61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