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模组及无线充电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43367.2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1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董泽琳;王磊;许英华;蔡鹏;周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B32B9/00;B32B9/04;B32B15/04;B32B33/00;B32B15/20;B32B15/095;B32B15/085;B32B15/082;B32B27/18;B32B27/40;B32B27/32;B32B27/30;B32B7/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任芹玉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模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模组及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热材料层、磁性材料层、线圈层和相变材料层,还包括绝缘导热双面胶,所述绝缘导热双面胶位于所述导热材料层与所述磁性材料层之间、所述磁性材料层与所述线圈层之间以及所述线圈层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所述相变材料层的材质包括相变物质,所述相变物质包括高级脂肪烃类、脂肪酸或其酯或盐类、醇类、芳香烃类、芳香酮类和酰胺类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可在满足高效率无线充电性能的同时,保证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组及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的一种能量无线传递的技术,在消费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为产品提供了更安全、简洁的充电方式,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广泛应用至手机、手表、耳机等产品中。
无线充电组件分为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两个部分,其中发射端线圈发射一个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将此电磁信号转化为电能储存至电池。接收端无线充电模组的设计会影响充电功率、效率以及发热情况。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所需求的无线充电功率越来越高,即使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对散热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而目前可以应用至无线充电模组中的散热材料较少,仅石墨散热膜被广泛应用其中,而且受功能限制,石墨散热膜仅可以贴合在无线充电模组的一侧,散热效果有限。
在公开号为CN207589413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薄型手机隔磁片,该设计不仅在导磁片表面添加了导热薄膜条用于传热,导热薄膜条两侧均设有热空气导流通道,该结构有助于空气对流,提高散热作用。在公开号为CN208385121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用的散热型导磁片,该设计在导磁片结构上堆叠了横向及纵向导热层,并使用导热胶进行固定。在公开号为CN110415952A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用散热型导磁片,在该设计中,磁性材料两侧均使用绝缘导热胶贴合了石墨层及铜箔。上述设计均将散热功能设计在屏蔽材料基础上,并没有从无线充电模组整体上进行散热设计,因此散热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模组及无线充电装置,在满足高效率无线充电性能的同时,保证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充电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热材料层、磁性材料层、线圈层和相变材料层,还包括绝缘导热双面胶,所述绝缘导热双面胶位于所述导热材料层与所述磁性材料层之间、所述磁性材料层与所述线圈层之间以及所述线圈层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所述相变材料层的材质包括相变物质,所述相变物质包括高级脂肪烃类、脂肪酸或其酯或盐类、醇类、芳香烃类、芳香酮类和酰胺类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无线充电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导热材料层,可起到散热作用;通过将相变材料层设置在线圈层之上,可以通过相转变在线圈发热时有效吸收热量,控制线圈温度,有效防止无线充电模组温度激升导致功率下降甚至器件损坏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在结构上下层分别设置了热管理材料,可在满足高效率无线充电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模组温度,保证无限充电模组在高功率工作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工作温度曲线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导热材料层;2、磁性材料层;3、线圈层;4、相变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33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