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制大豆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2682.3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5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阜阳宝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06;C11B3/10;C11B3/12;A23D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4 | 代理人: | 杨霞 |
地址: | 2364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制 豆油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精制大豆油的方法,包括对大豆油依次进行脱酸、脱色和脱臭处理;其中,所述脱色处理过程中,采用活性白土复合物作为脱色剂,所述活性白土复合物包含壳聚糖、聚硅酸盐和活性白土;所述脱臭处理过程中,控制脱臭温度为190‑220℃。本发明提出一种精制大豆油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油脂精炼过程中的脱色吸附剂进行改性并相适应地对脱臭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有效降低了大豆油中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脂精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制大豆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油脂中3-氯丙醇酯(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类(GEs)的安全风险开始受到关注。西班牙科学家用盐酸处理受苯胺污染的菜籽油,从中检测出了3-氯丙醇酯酯的存在。随后,国内外对油脂类食品中氯丙醇酯的研究陆续有了报道,2004年以后,在多种食用油及热加工油脂食品中相继检测出较高浓度的3-MCPD酯,3-MCPD酯逐渐成为目前的一个热点安全问题。同样,缩水甘油酯类(GEs)是由甘油中1,2位的两个羟基脱水缩合得到的环氧基和另一羟基与羧酸酯化形成的酯基两部分构成。在植物油精炼过程中,缩水甘油酯类由缩水甘油与游离的脂肪酸酯化形成,是油脂中的另一种污染物,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研究发现,食用油脂中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主要产生于油脂的精炼过程中,例如针对脱色过程,Ramli证明了酸性环境下有利于3-MCPD酯的形成,Hrncirik等和Freudenstein等的研究也证实这种观点,这是因为酸性白土引入的酸提供了质子,使得氯离子可以直接进攻甘油酯的质子化基团最终形成3-MCPD酯。BfR则指出缩水甘油酯可能形成于油脂精炼加工的脱臭阶段,RudigerWeibaar对此假设进行了验证,他以市售棕榈油为研究对象,在未精炼的油脂中未检测出缩水甘油酯的存在,而在模拟精炼脱臭处理的油样中发现存在缩水甘油酯,且当模拟脱臭温度为210-250℃,脱臭时间在3-6h之间变化时,对缩水甘油酯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目前,大豆油作为我国日常食用的常见油脂,其关于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安全问题更应受到重视,因此控制大豆油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由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内容可知,在消除大豆等油脂中的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类(GEs)时,控制精制过程中的脱色吸附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同时脱臭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亦有讲究。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精制大豆油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油脂精炼过程中的脱色吸附剂进行改性并相适应地对脱臭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有效降低了大豆油中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精制大豆油的方法,包括对大豆油依次进行脱酸、脱色和脱臭处理;
其中,所述脱色处理过程中,采用活性白土复合物作为脱色剂,所述活性白土复合物包含壳聚糖、聚硅酸盐和活性白土;所述脱臭处理过程中,控制脱臭温度为190-220℃。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活性白土复合物包含2-8份壳聚糖、6-12份聚硅酸盐和10-20份活性白土。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为重均分子量30-60万、脱乙酰度大于85%的壳聚糖;所述聚硅酸盐为聚硅酸镁或聚硅酸钙。
优选地,所述活性白土复合物是通过将活性白土和聚硅酸盐加入到壳聚糖的胶体溶液中混匀,烘干得到。
优选地,所述“对大豆油进行脱酸处理”具体包括:在大豆油中加入碱液进行碱炼后,再加入热水洗涤除皂以完成脱酸;优选地,所述碱液为浓度1-30wt%的氢氧化钠溶液;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碱炼的温度为85-95℃,时间为20-30min。
优选地,所述“对大豆油进行脱色处理”具体包括:保持在真空条件下,在大豆油中加入活性白土复合物进行反应以完成脱色;优选地,所述活性白土复合物的加入量为大豆油的1-10wt%;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温度为95-105℃,时间为30-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阜阳宝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阜阳宝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2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便于安装的机柜底座
- 下一篇:一种茶籽油精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