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驾驶车转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7384.5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7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段付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15/00 | 分类号: | B62D15/00;B62D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转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无人驾驶车转向装置,包括带动杆、带动转体、衔接盘、托杆,所述带动转体衔接于带动杆首尾两端且活动连接,所述带动转体外表面固定于托杆两端,所述带动转体与衔接盘相衔接且活动连接;能够在转向装置内部有水气位于室外结冰时,对其进行转动的同时,一并推出让其不会结固,展体内部由中固体固定住中心位置,在衔接部位外裹体失去阻力时,包裹内部部位的安装位置,在扭体失去阻力时,其硬隔体将会一并回缩,能够在衔接部位转动时,对其起到转动转力与回动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驾驶车转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冬季易于达到所需的转动方向的无人驾驶车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人驾驶转向装置在北方冬天室外长时间工作容易有水气结块于转体连接处的外表面,较容易造成无人驾驶转向困难,难以达到所需的转动方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人驾驶车转向装置,解决冬季转向装置有水气结块于转体连接处的外表面,造成无人驾驶时转向难以达到所需的转动方向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无人驾驶车转向装置,包括带动杆、带动转体、衔接盘、托杆,所述带动转体衔接于带动杆首尾两端且活动连接,所述带动转体外表面固定于托杆两端,所述带动转体与衔接盘相衔接且活动连接。
所述带动转体包括外固壳、隔空口、转动体,所述隔空口与外固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体贯穿于外固壳内部且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体包括带轴、动力托杆、主转体,所述带轴贯穿于动力托杆内部,所述动力托杆远离带轴的一端与主转体相连接,所述主转体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动力托杆呈弧形弯曲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转体包括外隔壳、外推体、隔空口、内固柱,所述外推体与内固柱转动连接,所述外推体抵在外隔壳内壁且活动连接,所述隔空口与外隔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隔空口设有五个且呈圆环形均匀分布,所述外隔壳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外推体设有五个。
进一步的,所述外推体包括展体、裹条、弹性胶条,所述弹性胶条贴合于两个裹条之间,所述裹条与展体相连接,所述裹条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拉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展体包括主球、外裹体、内硬角块,所述内硬角块嵌入于外裹体内部,所述外裹体固定于主球外表面,所述内硬角块设有六个,且三个为一组。
进一步的,所述主球包括外接壳、内口、扭体、中固体,所述扭体固定于中固体外表,所述扭体远离中固体的一端与外接壳相连接,所述内口置于外接壳与中固体之间,所述扭体设有四个,所述外接壳为圆环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体包括扭节块、胶软体、固头,所述胶软体固定于两个扭节块之间,所述扭节块与固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扭节块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拉扯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节块包括外弹层、硬隔体、内隔芯,所述内隔芯外表面包裹有硬隔体,所述硬隔体贴合于外弹层内壁,所述硬隔体为字型结构。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能够在转向装置内部有水气位于室外结冰时,对其进行转动的同时,一并推出让其不会结固;2、在衔接部位外裹体失去阻力时,包裹内部部位的安装位置,在扭体拉扯紧绷时,是由扭节块与胶软体呈紧绷状态,在扭体失去阻力时,其硬隔体将会一并回缩,能够在衔接部位转动时,对其起到转动转力与回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带动转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转动体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主转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外推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7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