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连续制备可纺级无色再生聚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5501.4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6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开;赵国樑;梁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服装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G63/183 | 分类号: | C08G63/183;C08G63/78;C07C67/03;C07C69/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白雪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色 废旧 聚酯 纺织品 连续 制备 可纺级 无色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连续制备可纺级无色再生聚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进行破碎、熔融,得到废旧聚酯熔体;连续化超临界甲醇醇解步骤:将废旧聚酯熔体进行连续化超临界甲醇醇解,得到醇解产物;将醇解产物进行连续化闪蒸处理,得到初步提纯单体;将初步提纯单体进行连续化重结晶处理,得到二次提纯单体;将二次提纯单体依次进行酯交换反应、预缩聚反应和终缩聚反应,得到可纺级无色再生聚酯。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因含有染料、无机颜料及其他染化助剂等,难以制备无色废旧聚酯及与原生聚酯纤维性能相媲美的再生聚酯纤维,及因再生过程中品质下降所致的无法多次循环再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纺织物循环再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连续制备可纺级无色再生聚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纺织服装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因此也是废旧纺织品的产生大国,据统计每年废旧纺织品的产生量约在2600多万吨。若不合理利用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更是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废旧纺织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废旧聚酯(PET)纺织品,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目前最好的高值化回收方法是利用化学法增粘后制备再生聚酯。
然而,因该类纺织品中含有染料、无机颜料及其他染化助剂等,它们的存在会给化学再增粘过程造成困难,劣化再生聚酯品质,使其无法实现多次循环利用;同时该类纺织品的化学再生利用还存在以下问题:有色聚酯纺织品若处理前未按颜色分拣直接化学回收,则只能得到颜色为黑色的再生聚酯,大大制约其应用领域和最终产品档次;若处理前先按颜色分拣再利用,再生过程中会发生因化学反应等因素导致的产物颜色与原料有很大色差的问题,后期利用时需要二次上染或补色、配色等处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同样存在因无机颜料、染化料及凝胶凝集粒子等杂质未被去除造成的加工性能变差问题。
中国专利CN1304924A中公开了一种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废料的方法,但其针对的废旧聚酯原料主要为饮料瓶,但其操作方法为间歇操作,且不适合含有染料、无机颜料及其他染化助剂的废旧聚酯纺织品的回收再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连续制备可纺级无色再生聚酯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因含有染料、无机颜料及其他染化助剂等,无法有效再生处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连续制备可纺级无色再生聚酯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熔融步骤:将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进行破碎、熔融,得到废旧聚酯熔体;连续化超临界甲醇醇解步骤:将废旧聚酯熔体和醇解剂连续输送至超临界甲醇醇解装置中进行连续化超临界甲醇醇解,得到醇解产物;连续化闪蒸步骤:将醇解产物连续通入多级串联设置的闪蒸装置中进行连续化闪蒸处理,得到初步提纯单体;其中沿物料流动顺序,各级闪蒸装置中的闪蒸压力逐渐降低;连续化重结晶步骤:将初步提纯单体连续通过多级串联设置的重结晶装置中进行连续化重结晶处理,得到二次提纯单体;聚合步骤:将二次提纯单体依次进行酯交换反应、预缩聚反应和终缩聚反应,得到可纺级无色再生聚酯。
进一步地,连续化超临界醇解步骤包括:将废旧聚酯熔体和醇解剂连续通入超临界甲醇醇解装置中进行连续化超临界甲醇醇解,超临界甲醇醇解装置中的温度为255~285℃,压力为8.5~12MPa,物料停留时间为30~120min。
进一步地,醇解剂为甲醇,且醇解剂和废旧聚酯熔体二者的质量比为8~20:1。
进一步地,连续化闪蒸步骤中,最末级闪蒸装置中的物料温度为160~210℃,压力0.1~1MPa。
进一步地,连续化重结晶步骤中采用的洗涤剂为甲醇和/或乙二醇,且各级重结晶装置中的温度分别独立地为20~50℃,物料在各级重结晶装置中的停留时间分别独立地为60~30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服装学院,未经北京服装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5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