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曲白酒的酿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3835.8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8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邢宪卿;吕志远;苏宁;张晨曦;徐磊;王寿杰;王文洁;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C12G3/022;C12G3/026;C12H6/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冉冉 |
地址: | 25011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曲 白酒 酿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白酒酿造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红曲白酒的酿造方法。该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高粱、大米、小米、玉米、小麦和豌豆为原粮,以红曲、白曲、干酵母、酒糟和蒸后糠壳为辅料,经原粮粉碎、添加酒糟、蒸后糠壳加水润闷、蒸煮、加入红曲、白曲、干酵母入窖发酵、出窖蒸馏、陈酿得到产品;其中,以原粮总重量的百分比计算,红曲为12‑18%,白曲为5‑10%,干酵母为0.5‑2%;入窖发酵保持温度20‑25℃,发酵时间为28‑32天。本发明采用红曲、白曲复合使用的方式,提高了白酒的出酒率,解决了传统工艺出酒率第的问题,提高总酸、总酯,形成白酒的香气成分,提高了白酒的品质,保证了酒体风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酒酿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曲白酒的酿造方法。
背景技术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白酒生产属于开放型生产,受环境影响极大,不同地区、不同的工艺所生产的白酒其质量风格、酒类是不同的。
传统酿酒工艺的出酒率普遍较低,只有40%左右,并且随着季节变化,白酒生产的质量十分不稳定,尤其是夏季,白酒特别容易掉排。为此,本领域中各生产厂家对白酒的酿造工艺在多方面进行了改进,得到了多种口味的白酒,但现有技术中仍存在配比、酿造工艺及生产周期等方面的扩展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艺设计合理、生产周期短、产品口感好的红曲白酒的酿造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红曲白酒的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高粱、大米、小米、玉米、小麦和豌豆为原粮,以红曲、白曲、干酵母、酒糟和蒸后糠壳为辅料,经原粮粉碎、添加酒糟、蒸后糠壳加水润闷、蒸煮、加入红曲、白曲、干酵母入窖发酵、出窖蒸馏、陈酿得到产品;其中,以原粮总重量的百分比计算,红曲的用量为12-18%,白曲的用量为5-10%,干酵母的用量为0.5-2%;入窖发酵保持温度20-25℃,发酵时间为28-32天。
本发明以红曲、白曲和干酵母配合使用作为发酵剂,并在常规用量上增加了红曲的配比量,有效提高发酵剂的糖化能力和酯化生香能力,更高效的催化己酸、乙酸、乳酸、丁酸等有机酸与乙醇合成相应的有机酸酯,同时有效抑制杂菌生成,从而提升白酒的品质。
另外,本发明的发酵为中温发酵,既保证了酵母的代谢速度,实现代谢产物的完全反应,同时有效抑制杂菌生长,使营养成分发酵彻底,酒中醇物质转化完全,保证酒的品质。
本发明的更优技术方案为:
所述原粮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高粱25-45%、大米15-25%、小米5-15%、玉米5-15%、小麦15-25%、豌豆3-8%;优选配比为高粱35%、大米20%、小米10%、玉米10%、小麦20%、豌豆5%。
原粮选用六种原料,符合红曲、白曲的混合特性,比例协调,使得产品香气协调。
所述辅料中,以原粮总重量的百分比计算,酒糟的用量为25-35%、红曲的用量为15%,白曲的用量为8%,干酵母的用量为1%;三种发酵剂合用,有效平衡各酯类物质含量,抑制杂菌生成,同时改善酒体风格。
所述原粮混合后粉碎并过20目筛,其中,高粱、大米、小麦的粉碎度均为6-8瓣,无整粒混入,以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利用。
所述粉碎后原料加入40-70℃热水浸润,同时加入酒糟、蒸后糠壳混合,控制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48-50%,搅拌均匀后闷堆1-2h,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
所述润闷后的原料装入甑锅,于100-120℃蒸煮30-50min,之后出甑摊凉至20-25℃。
所述发酵物料在泥窖内的容量为600-650kg/m3,发酵物料上覆盖有2-3cm厚的蒸后糠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38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